打造新能源“超級充電寶”,房山區發力新型儲能
成年人正常的靜息心率是60至100 BPM(Beat Per Minute,計算每分鐘節拍數的單位),指每分鐘跳動60至100下。新源智儲生產工廠副廠長劉陽牢牢記住的另一個數據是12BPM。在新源智儲位於北京房山智能製造工廠的儲能電池模組生產線上,靠着機械臂等自動化生產設備的加持,這條產線以12BPM的節奏運作着。
作爲北京的西南門戶,房山同時也是保障北京電力安全運行的關鍵節點和高端製造業重點功能區。這裡正在成爲新能源“超級充電寶”的製造基地,一批行業領軍的新型儲能企業落戶當地,爲日漸成爲電力系統生力軍的風電光伏“保駕護航”,同時開拓着新的應用場景。
北京市人民政府今年11月公開的《北京市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徵求意見稿》提出,鼓勵房山區等示範區圍繞半固態/全固態電池、液流電池等高安全性儲能技術路線和儲能系統安全技術開展示範應用,推動新型儲能與鄉村振興、智慧交通、應急救災等領域跨界融合,拓展新型儲能多元化應用場景。
新型儲能,如何爲房山賦能?
數智融合,守住安全底線
“目前我們整個模組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可達到95%以上,整條產線僅需26名工人。”在劉陽的身後,機械臂提起一組已經完成激光焊接和塑封的電芯模組,穩穩放入PACK電池箱中。
新源智儲這一座智能製造工廠佔地面積達3萬平方米,配備了1個智能化立體倉庫、2條儲能電池模組生產線、2條插箱PACK裝配線及自動物流線,目前年產能爲8GWh。
新源智儲總經理連湛偉將儲能系統比喻爲放大版的充電寶——集中式大型儲能指安裝在電源側或電網側的儲能電站,作爲電網的“充電寶”,通過充放電解決具有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特點的新能源在高比例接入電網後面臨的調峰調頻需求;工商業儲能是工業園區、商業中心、數據中心、通信基站等工商業用電終端的“充電寶”,戶用儲能則是家庭用戶的“充電寶”,兩種場景下儲能系統均可在電價低谷時儲存電能,在電價高峰時使用,實現峰谷差套利,同時提高用戶供電可靠性及用能質量。
作爲一種儲存和釋放電能的設備,儲能的安全性問題長期是社會長期關注的焦點,也是儲能未來在用戶側實現更廣泛應用必須確保的關鍵。連湛偉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電池儲能系統“遇冷則弱、遇熱則危”,要確保儲能系統安全高效,電芯的一致性很關鍵。在生產車間,製造通過在線檢測與全流程質量管控,結合視覺識別檢測技術,覆蓋模組線焊前CCD檢測、激光焊接、焊後檢測、尺寸檢測等40餘項關鍵工藝場景,執行超過80項檢測任務,實現了引導定位與自動控制一體化操作,確保產品合格率達到100%。
據連湛偉介紹,爲了實現儲能電池的本質安全,也即讓電芯自身不發生熱失控和燃燒爆炸,公司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了一種新型的超分子液體材料,將電池模組完全浸沒在這種液體中後可實現絕對安全。公司今年10月發佈的“智儲·銀河”系列超分子全浸沒式工商業儲能一體機就採用了這一技術,從源頭上切斷了發生火災的可能性。
下一代技術加速上馬,產業集羣初具規模
電芯是儲能系統中成本佔比60%的核心部件,研發出性價比更高同時更安全的電芯是整個行業的追求。隨着鋰電池在應用中的安全風險,近幾年被視爲下一代電池技術的固態電池引發行業關注。
成立於2016年的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衛藍新能源”)專注於固態電池領域,去年在業內率先實現了半固態電池的量產。
據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固態電池採用固態電解質取代電解液,半固態電池作爲液態電池向全固態電池過渡的高性價比方案,在引入固態電解質的同時保留了部分電解液。
“全固態電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上有很好的優勢,由於成本、產業鏈配套不成熟等因素,達到規模量產且具備經濟性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半固態電池在實現安全性能提升的同時,也具備經濟性,成爲當前很多項目的首選。”衛藍新能源董事長助理陳麗葉告訴貝殼財經記者。
據陳麗葉介紹,目前公司的半固態電池產品主要應用於新型儲能、車船動力以及低空動力幾大市場領域,“儲能項目一般體量較大,我們今年也承接了幾個百兆瓦以上的大型項目,所以儲能這部分帶來的營收會比較高”。
今年6月,全球首套原位固態化固態電池電網側大規模儲能電站項目——浙江龍泉半固態儲能示範項目成功併網。該電站即採用了衛藍新能源量產的280Ah半固態儲能電池。衛藍新能源首席科學家李泓團隊研發的“原位固態化”技術,在國際上率先解決了固態電池中固-固界面的世界難題,具有高安全、長壽命等特點,能更有效地保障電站運行的穩定性。
“房山區已獲批北京市新型儲能示範產業園區,正在積極爭取北京市新型儲能電站先行先試示範區,相繼引入和培育了海博思創、新源智儲、衛藍新能源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在技術和產品方面都處於領先水平。”中關村房山園重點產業及企業服務專班主任姜殿勇告訴記者,目前,房山區共計落地了年產能25G瓦時的儲能系統和固態鋰電池產業化項目,力爭到2027年,新型儲能產業集羣形成規模領先、創新驅動、融合開放的發展格局。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朱玥怡
編輯 段文平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