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退休後日程滿滿當當,“活化工業遺產”是我的希望

退休仍是少年

他,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自稱作“故宮守門人”,擔任了7年院長之後突然“官宣”退休,當天登上全網熱搜。退休這兩年,他的日程依舊滿滿當當,馬不停蹄奔赴各地,而讓文物“活”起來,是他多年來一直努力的方向。

本週問答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

吳小莉:您現在也是東城文化研究院的院長,從故宮守門人退休後的工作日程是怎麼安排的?

單霽翔:從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崗位退下以後,沒有什麼過渡,退休的第二天就開始忙着各種事,比如查資料、閱讀、寫一些書,疫情之後寫書的時間更長了。

吳小莉:疫情期間就寫了12本書?

單霽翔:12本。爲什麼要寫這麼多書?我一直有個願望,把一些工作經歷和體會跟大家分享。過去在崗位上的大量時間被事務性工作佔着,退休之後我把過去收集的資料、想寫的東西,一個一個文件包調出來,然後就開始寫。

吳小莉:您的老師吳良鏞先生是不是也告訴您,退休之後要把之前的一些東西提煉、總結、昇華,所以您在踐行着這一切。

單霽翔:吳良鏞先生有一種觀點叫“融貫的綜合研究”,我退休以後去拜訪他,他說他在62歲退休以後,纔開始他的黃金30多年,包括菊兒衚衕、新四合院的這個設計,完成和獲得世界人居獎,到他的“廣義建築學”的提出,到後來獲得國家最高科學獎的人居環境科學的理論、大量的著作出版等等,都是在62歲以後。他說我正好又是學建築學,從事城市規劃方面工作,在文化遺產領域做了很多年,又做過博物館,所以我要把這些融貫做綜合研究。

單霽翔退休後,參與制作了一檔世遺揭秘互動紀實節目《萬里走單騎——遺產裡的中國》,昔日“故宮看門人”化身“導覽人”,組團“布鞋男團”,用行走的視野書寫傳統文化,用腳步丈量世界文化遺產。

單霽翔:《萬里走單騎》節目中有一個辯論會,辯題是旅遊是不是古村落保護的“靈丹妙藥”?那次辯論會就想引起注意,我是反方,我不認爲它是“靈丹妙藥”。

吳小莉:您後面有幾個人?

單霽翔:反方加我五個人,那邊十幾個人。辯論的最後,大家統一了認識——旅遊無疑對這些世界遺產地是一柄雙刃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堅守它的傳統文化和文化理想,比如西遞、宏村的耕讀文化要堅持,因爲西遞、宏村不是因爲旅遊變成世界遺產的,是因爲這個村莊的文化和風貌。

這些硬件、房屋、景觀是我們的金飯碗,正因爲有了它,我們今天才富裕起來,但是另一方面,它傳統文化的價值也不能失去。

吳小莉:節目播出之後,對當地改變西遞、宏村未來的發展有影響嗎?

單霽翔:現在還沒看到,因爲剛播出不久,但我們有意地在一些節目裡面挑起這樣的爭論。

吳小莉:這樣的一檔影視節目對於您推廣世界文化遺產,引起了多大的反響?

單霽翔:收視率很高,很多媒體給予了報道,這些方面對我們是一種鼓勵,但我們更看重的是節目播出後,很多遺產地的老百姓重新認識了家鄉的遺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都“活起來”的意思就是要進入人們現實生活、融入人們的現實生活。

單霽翔:中軸線申遺既要保護文化要素,

也要保護人文景觀。

吳小莉:北京中軸線的申遺經過了多少的準備?

單霽翔:北京中軸線申遺已經進入快車道了,清華大學呂舟教授的團隊編制的申報世界遺產的文本,已經送到了國際組織並且被接收。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進一步深化中軸線的歷史價值;第二,中軸線還伴隨着一些環境的整治,這兩項工作都在同步進行。

吳小莉:在整治的過程當中,進行了一些重新佈局?

單霽翔:我剛到北京市規劃部門工作的時候,當時的規劃師說,北京的城市規劃有三大敗筆,第一,鼓樓前面的地安門商場蓋高了,這五層商場有點壓鐘鼓樓的景觀;第二,站在什剎海的銀錠橋往西邊看,有一個景觀“銀錠觀山”,結果建了一個積水潭醫院,就把山擋住了一部分;第三,在遼代非常著名的天寧寺塔旁邊建了一個一百八十米高的大煙囪——第二熱電廠。

一直說什麼時候能糾正?在中軸線申遺過程中,地安門商場降層了,影響銀錠觀山的積水潭醫院病房樓也降層了,這兩項都已經解決。至於大煙囪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一部分專家認爲這個大煙囪仍然影響天寧寺塔,應該趕快拆掉,另一部分專家認爲它是一個工業遺產。

單霽翔:中軸線也隨着時代在不斷變化、

成長。

單霽翔:這條中軸線不斷地在成長,它不是靜止的。到明代,永樂皇帝把北面給縮了五里地、南面擴張了,就到了今天的前三門。到了嘉靖年間,又往前拓了,所以這條中軸線變成7.8公里。

中軸線兩側的建築也在不斷變化,比如天安門廣場過去是千步廊,但是從天安門廣場的第一鍬土和建人民英雄紀念碑開始就是在中軸線上,一毫都沒有差;兩側建的人民大會堂、當時的革命歷史博物館,一對建築就是在找平衡,天安門兩側的觀禮臺設計得非常好。後來的所有設計都是尊重了中軸線,這條軸線至今還在發展。

單霽翔:

做了十五年政協委員,兩百三十多個提案,

都是關於文化遺產保護的。

吳小莉:很難想象一個工業遺產能夠跟一個體育盛事連接在一起,它是不是也成爲了一種標杆?它可以被複制嗎?

單霽翔:其他城市不一定能成功申辦冬奧會,但這種“保護和合理利用,保持開放“的理念,是可以借鑑的。八平方公里的首鋼園區,在高爐熄火以後,沒有大拆大建,而是把一代人的奉獻、一代人的理想,都保留了下來。

吳小莉:2009年您就開始爲首鋼提案,是由於您是國家文物局局長的關係嗎?

單霽翔:兩次都是在國家文物局的崗位上,但2009年是希望能保下來,2010年的提案是希望將文物活化利用。我做了十五年的政協委員,寫了二百三十多個提案,全是關於文化遺產保護的。

吳小莉:您對於工業遺產這麼有興致,是因爲您做過工人的關係?

單霽翔:我曾做過工人。我所在的工廠是生產集成電路的,但我在故宮博物院工作以後,有一次到十三陵去,在回來的路上路過我曾經工作的工廠,拐個彎進去看,發現只剩了一個廠門和廠區中間一棵大樹,建築全都因爲搞房地產拆除了。我心情非常低落。以這種大拆大建的改造作爲最後的歷史結論,是不應該的。

吳小莉:洋務運動以來,中國的工業發展留下了很多歷史文物,對於中國的歷史來說,它代表着什麼意義?

單霽翔:它寄託着一代人的理想、過去實業救國的理念。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能夠建設一個個強大的工業生產基地,”第一個五年計劃“、一百五十六項大型的工業項目在很多地方展開。很多歷史文物,值得保留。

吳小莉:讓首鋼這種有故事、有歷史性的工業性遺產,讓它活出來現代化的樣子。

單霽翔:這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標。無論是古建築還是當代建築,歷史的鏈條不能斷裂。當代的創造,應該給後代留下。爲了未來,要保護我們今天創造的東西。有時因爲年代短,人們就不珍惜,認爲這些工業遺產都不漂亮,認爲它跟我們今天這種光亮的建築沒辦法比,其實它們有它們的滄桑,有它們的故事……

單霽翔:希望文化遺產可以成爲“網紅”

吳小莉:爲什麼在當下這個時代,中國的年輕人會這麼熱愛中國的文化?

單霽翔:因爲現在年輕人處的時代跟我們不同。我們過去對於高科技往往是仰視的,現在的年輕人隨時接收世界各地的信息,他們是平視的,這種自豪感、自信心在他們身上不斷增強。

吳小莉:人家說您是“網紅”,您有什麼感受?

單霽翔:就是得跟他們解釋我是“被網紅”的。

吳小莉:“被網紅”是不是對推廣您想做的事情是有幫助的?

單霽翔:《國家寶藏》播出後,很多博物館的文物藏品成爲了“網紅藏品”。《我在故宮修文物》一個片子就讓故宮的文物修復人員和他們所做的工作成爲“網紅”,第二年就有數萬應屆畢業生報考故宮博物院。

我不是“網紅”,但我希望我講的這些文化遺產、這些博物館、文物藏品成爲“網紅”。有人說我整天工作,也沒有娛樂,我就是“熱愛”這件事,對於我來說,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文化遺產保護,而做一件事情會有很多的題材和表現形式,所以要做的事情很多。

吳小莉:您可以在一個文化大國裡,做一輩子。

單霽翔:永無止境的......

編輯:馬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