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控制慾強的媽媽遇上“不上進”的孩子——

中學階段正值青春期,學生在經歷生理和心理急劇變化的同時,也面臨着許多其他方面的不利因素,長期的淤積容易形成許多心理問題,學生更難適應壓力與挑戰,從而影響學習與生活。同時,目前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同的問題,如縱容過度、控制慾強,甚至家庭暴力等,也帶來了情緒管理、溝通相處、親子關係等方面的問題。

案例分享

控制慾強的媽媽和“不上進”的孩子

小乙是一名單親的初中生,他的媽媽是一名優秀的企業家,給了他優渥的家庭環境。媽媽對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從小學起“一手包辦”孩子學習。小乙上初中後,表露出散漫的性格,拖拉、抗拒的學習態度,這讓媽媽經常感到不滿。

媽媽過多和過高的要求,常常使小乙感到壓力沉重,因此經常反抗媽媽的各種安排和要求,儘管自己已經盡力,但還是無法滿足媽媽的期望,幾乎每天都和媽媽發生激烈爭吵。在學校中,一旦他人對小乙略有不滿,小乙的情緒就變得非常激動,經常大聲反駁、指責甚至貶低對方。小乙和媽媽一旦涉及學習這個敏感話題,總是不可避免互相指責,親子關係一度十分僵硬。週末,小乙因爲沒有及時寫作業而與媽媽發生了爭吵。雙方爭執不下,情緒都變得非常激動,小乙不堪忍受後離家出走。

案例分析

家長過強的控制慾是誘因

事情發生的根本原因在於家長的過度焦慮和強烈的控制慾,其次爲小乙較弱的學習內驅力。

小乙媽媽對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識萌發的狀況認識不足,難以控制自己的強烈控制慾,孩子的散漫行爲加劇了她的焦慮情緒,過度的焦慮情緒又轉而加重了她的控制慾,形成惡性循環。小乙的學習習慣較差,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但沒有改變的動力,說明學習內驅力不足,在母親的壓力下難以在學習中找到自信。

小乙媽媽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應學會接受孩子的全部,適當降低對小乙的表現預期。她需要加強對青春期的認識,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識,展開平等對話和溝通。當出現焦慮情緒時,自己需要適當分散注意力,放鬆心態,不要將焦慮轉移給孩子。小乙媽媽也應認識到,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包容一定的懶惰行爲,緩和親子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出現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往往與家庭有關。孩子心理問題的萌發源於自我意識與生活環境的衝突,家庭帶給孩子錯誤的意識或者不良的環境都會讓孩子心理產生衝擊,這種衝擊的表現爲孩子的過度反抗。家長和老師都應意識到及時處理這種反抗的重要性,及時教育引導,消弭衝突,排遣情緒。

孩子的心理問題很多源於家庭環境,家長囿於固化的觀念和習慣難以及時認識到這種“反抗”,這就需要學校給予孩子成長相匹配的教育資源,引導家長學習進步;老師發現孩子的反抗行爲或者心理問題時,及時向家長傳達心理知識,共同制定教育措施,爲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策略建議

通過以上案例的分析和處理,以及結合自身經驗,筆者認爲班主任解決中學生青春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有以下策略。

設計班會和心理講座。班主任要設計符合學生心理髮展的主題教育班會,讓學生了解青春期心理規律,認識自我意識、獨立意識、情緒情感的發展變化,學會常見問題的處理策略,尤其是情緒問題,比如由於個體發育、社會期待而帶來的焦慮、抑鬱。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學會處理人際關係問題,如同齡人的小團伙、家庭親子關係緊張等以及與健康或社會相關的危險行爲。

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學校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家長和教師是學生最親近、最信任的人。學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學生-家庭-學校三方共同維護。三方要站在孩子的立場設身處地爲孩子着想,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努力爲孩子創造一個安全、友好、充滿關愛和尊重的生活環境,有效地應對各種需要和挑戰,能夠自信、健康、快樂地成長。

轉載請註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xdjyb18@126.com,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文字:李姣(北京亦莊實驗中學)

策劃:趙翩翩

編輯:蘇珊

編審:張秋穎

終審:冉陽 常悅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