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閉的4S店,填坑的消費者,行業轉型之下,我們買車該如何避坑?
近日,全國多地傳出了經銷商退網的消息,弄得人心惶惶。從各地的媒體報道上看,這其中不乏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豪華品牌。
前幾天,有媒體報道,天津最大的奧迪品牌4S店永濠奧迪因爲資金鍊斷裂關門閉店,永濠集團經營的另外兩家品牌4S店同樣如此。
寶馬的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更早之前,位於北京的寶馬全球首家5S店宣佈閉店停業,包括廈門、重慶、哈爾濱等多地的汽車4S店也紛紛“跑路”。
在網絡上,我們可以輕易搜索到更多信息。比如曾經全國排名第二的廣彙集團被退市、浙江台州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浙江中通控股集團”因資金問題突然關門、有着近30年曆史的老牌4S集團重慶龍華實業集團旗下門店或閉店或轉讓,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從2020年至2023年,全國有超過8000家汽車4S店退網關門,而這個數量在2024年仍然在增加。
看得出來,隨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越來越高,行業轉型節奏已經越來越快,一旦車企跟不上節奏,相關經銷商自然會成爲這個時代的“炮灰”。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經銷商的虧損比例高達50.8%,能夠實現盈利的汽車經銷商佔比只有35.4%,虧損經銷商數量較上年有明顯增長。
這其中的原因,從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中可以得到答案。
報告顯示,大量汽車經銷商面臨新車價格嚴重倒掛,市場價格混亂、廠家政策缺乏延續性、搭售和壓庫等情況,導致其經營壓力大增。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表示,今年4S店授權模式面臨退網潮,全年預計退網的4S店數量將達到4000家,下半年將超過上半年(1500家左右),過去三年每年退網數量2000家左右。
雖然行業轉型帶來的“寒冬”,對車企的影響不小,經銷商也活得艱難。車企打價格戰,汽車4S店越賣越虧,除了跑路,似乎已經別無選擇。
而比4S店更難過的,則是汽車消費者。至少,從明面上看,汽車消費者還是承擔了“所有”。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在這個“寒冬”裡,汽車消費者始終是“弱勢羣體”。
一家車企的資金鍊有沒有問題,4S店什麼時候要跑路,這中間往往是一個很長的過程,而消費者往往只能在經銷商已經曝雷的時候,才能瞭解情況。這個時候,消費者其實已經非常被動了,售後、維權都非常困難。
當然,作爲汽車消費者,有時候選擇大於補救,至少,目前看來,如果沒有在一開始購車的時候擦亮眼睛,面對經銷商“跑路”,沒有“亡羊補牢”的方案。
雖然普通消費者沒有那麼“神通”,不能提前預知情況,但要想盡可能的“避雷”,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
首先,處於邊緣地帶的品牌還是要少選擇,比如某些韓系、法系的品牌,它們在中國市場基本上已經處於市場邊緣,即便產品還不錯,但銷量不斷萎縮,隨時跑路的可能性或許更大。
其次,不少傳統汽車品牌也比較容易“曝雷”,這類品牌也要謹慎選擇。畢竟,現在是新能源時代,有些傳統汽車品牌在轉型速度上比較慢,核心新能源技術也跟不上,銷量很難有突破,這就很容易引發資金鍊問題,出現經銷商網絡的突然崩盤以及4S店的大面積退網的情況,導致售後權益得不到保障。要知道,這並非是杞人憂天。前段時間,天津永濠集團發佈聲明,因爲銀行突然抽回貸款,導致資金鍊斷裂,旗下奧迪、紅旗、本田三個品牌的4S店大面積倒閉。這起事件就導致了大量車主維權困難,很多人在這些4S店的保養套餐、儲值金來不及使用就“沒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並不代表新能源車企就足夠安全。即便是新能源車企,也儘量不要選擇那些聽都不經常聽到的小品牌。
新能源車企如今也在大洗牌,現在除了蔚來、理想、小鵬、小米、零跑等幾家還算活躍,其他很多都已經不出聲了。一旦跑路,可能比那些有點影響力的傳統車企還要難維權。而就算是活躍的新勢力,也不是百分之百可靠,比如哪吒,最開始也是紅極一時,現在,哪吒汽車桐鄉工廠已經停產將近一個月,在上海的部分門店也已經關閉了。
可見,當下的汽車市場,想要百分之百的“不踩坑”基本上不可能,但對於汽車消費者來說,儘可能放棄那些靠傳統燃油車支撐、新能源轉型緩慢、缺乏核心技術的品牌,會降低踩坑的概率。而如果能再關注一下車企的銷售模式,踩坑概率還會進一步降低。
現在,小鵬、阿維塔、比亞迪旗下的騰勢和方程豹等品牌用的都是“直營+經銷商”的雙軌模式,在主機廠支持下,以新能源汽車爲抓手,經銷商開展訂單製售車。
4S店關停後,車主會面臨維修保養不便,以及車機系統宕機、保險續保等問題,而雙軌制的好處就是,即便經銷商出現問題,車企還能給消費者“兜底”。
多家經銷商退網,看似是行業的“寒潮”,實際上是行業轉型的必經之路,也是優勝劣汰的過程。只不過,在這場轉型“大運動”中,消費者不應該成爲“犧牲品”,或許,只有大家在選車的時候注意避坑,汽車企業逐漸完善汽車銷售模式,整個市場才能真正的和諧起來,消費者也才能不再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