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瘤野螟飆升、稻細蟎現蹤 境外飛蝨入侵稻產區嚴重

瘤野螟成蟲。圖/臺南農改場提供

雲嘉南水稻區目前蟲害嚴重,不僅瘤野螟密度居高不下,田間還出現稻細蟎族羣。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指出,依大氣風場資料顯示,飛蝨類害蟲遷入產區風險升高,籲請農民多留意及時防治。

研究人員張淳淳表示,水稻瘤野螟又稱縱卷葉蟲、卷葉蟲、葉尾蟲,水稻生長全期都能爲害,二期作通常更嚴重。尤其夏季時常隨颱風氣流飛到臺灣侵入稻田,若未注意防範,能嚴重影響生育與收成。

研究人員林國詞表示,稻細蟎主要來源則是一期作田間殘株,再生稻普遍可見,新插秧稻風險也因而提升。稻細蟎嚴重時會發生黑粒、不稔、抽穗受阻,對產量影響很大。飛蝨類害蟲與瘤野螟同樣具長距離遷飛特性,根據風向9月下旬遷入機率提升,飛蝨遷入後藏匿繁殖,未適時預防,常於水稻收穫前夕大量發生出現「蝨燒」,沒半粒稻子可收。

農改場指出,害蟲防治需注意清除前作殘株、田邊雜草,減少害蟲藏匿。合理化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造成稻株生長過密及嫩綠,有利害蟲危害。

另應適時藥劑防治,如果每叢水稻出現瘤野螟一隻幼蟲,或每20叢水稻一隻成蟲時,就應在7天后施藥。稻細蟎則建議留種再生稻比例較高區域,分糵期、孕穗期間施藥預防。飛蝨類害蟲抽穗前藥劑防治是關鍵,務必徹底執行,避免生育後期遭受危害。

防治藥劑相關問題可洽臺南農改場研究人員張淳淳、林國詞,電話06-5912901轉308、305或05-3751574。

褐飛蝨成蟲聚集嚴重危害。圖/臺南農改場提供

瘤野螟典型危害狀。圖/臺南農改場提供

稻細蟎造成抽穗受阻、榖粒黑化。圖/臺南農改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