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月球之後!印度首發「深海任務」力拼全球第六 潛海6千米8項特色一次看

▲印度地球科學部部長Jitendra Singh(左四)主持「Samudrayan」深海任務會議 。(圖/翻攝印度地球科學部)

記者陳弘修/臺北報導

印度在去年以「月船3號(Chandrayaan-3)」成功登陸月球南極,成爲全世界第四個有能力派遣無人探測器軟着陸月球的國家。依印度地球科學部的規劃,在海洋科學研究方面,將已成爲全球第六個執行「深海任務(Deep Ocean Mission)」的國家爲最新目標,這個取名爲「Samudrayan」的第一個載人海洋任務也已經有了新進度,預定今年9月進行第一階段的港口試驗。

根據印度新聞局(Press Information Bureau)發佈的訊息,地球科學部部長Jitendra Singh博士在6月16日主持討論地球科學部「100天行動計劃」會議時表示,印度在深海任務的進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果,並將成爲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深海任務的國家之一。他也強調,印度研究機構應專注於建立韌性的藍色經濟,以賦予依賴海洋及其資源爲生的人民更多的力量。

對於印度國家海洋技術研究所(NIOT)積極開發能夠潛入海底6000米的潛水器「Matsyayaan 6000」,Jitendra Singh博士除了表示讚揚,他也指示相關官員在2024年9月前完成第一階段的港口試驗、2026年前完成後續試驗。印度的這項深海任務的主要工作爲載人潛水器和水下機器人技術、海洋科學發展、動植物探索與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深海採礦開發,以及提供海洋氣候變化諮詢服務所進行的深海調查和勘探。

▲印度積極開發潛入海底6000米潛水器「Matsyayaan 6000」。(圖/翻攝印度國家海洋技術研究所)

▼印度的第一個載人海洋任務「Samudrayan」已經展開。(圖/翻攝印度新聞局)

綜合印度的官方與研究機構訊息,第一個載人海洋任務「Samudrayan」的特色,截至目前爲止可以說有8項,內容包括:

1. 海洋環境:印度西、南、東三面環海,擁有超過7500公里的海岸線。爲進一步探索其海域,印度在2018年啓動了首個載人海洋任務「Samudrayan」,加入了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中國的行列。

2. 政府批准:2021年6月,中央政府批准了由地球科學部實施的深海任務,總預算爲407.7億盧比,爲期五年。

3. 深海載具:「Samudrayan」計劃由國家海洋技術研究所(NIOT)主責,旨在利用自主研發的潛水器將人員送入深海,其中,與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合作開發的深海載具Matsyayaan 6000,直徑2.1米的鈦合金球體內可搭載三人,具備12小時的續航能力,並在緊急情況下可持續96小時。

4. 科學探索:搭乘深海載具Matsyayaan 6000的科學家能夠探索海洋、調查海牀並收集數據和樣本,這項尖端技術有助於開展多金屬錳結核、天然氣水合物、熱液硫化物、鈷殼等非生物資源的深海探索。

5. 多功能平臺:深海載具可攜帶人員與各種設備和傳感器進行深海實驗和觀測,Matsyayaan 6000 預定在2024年12月準備好進行資格試驗。

6. 設計與開發:國家海洋技術研究所(NIOT)自主設計深海載具,並從國內外市場獲取部分子系統,以適應高壓深海環境的特殊需求。

7. 推進系統:深海載具Matsyayaan將使用電池驅動的推進系統,在6000米深的海牀進行四小時的操作。

8. 基礎設施建設:此次深海任務計劃將增強印度的基礎設施能力,包括高厚度的焊接設施、深海模擬器等,替目前印度正在進行的「印度自力更生」建設計劃下的國內工業發展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