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造假新證據?32馬赫返回,嫦娥六號燒焦半邊,隔熱技術有多難

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其中隔熱防護技術,是登月任務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本文將詳細解讀我國飛船隔熱防護技術。

先說一個疑問,最近網上常有評論:爲什麼嫦娥六號返回器表面燒焦了,甚至都燒起泡了,而美國阿波羅飛船表面看起來沒怎麼燒焦?

這是阿波羅11號返回艙(指令艙)的歷史照片,剛剛經歷了32馬赫返回地球的減速過程,局部溫度可以超過2000攝氏度,結果飛船表面大部分地方看起來只是發黑、“掉漆”而已。

而以同樣速度返回地球的嫦娥六號,照片右邊還好一點,左邊看起來都燒穿了幾層,露出了蜂窩形狀的材料。

嫦娥五號的情況也基本一樣,都是燒焦很嚴重,而且不均勻。

(不僅燒焦,還起泡了!)

似乎只有兩種解釋比較“合理”:要麼就是咱們的飛船隔熱技術,還不如五十多年前的阿波羅;要麼就是阿波羅飛船造假了,根本不是以第二宇宙速度從月球返回的。

那阿波羅飛船沒燒焦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嫦娥六號又爲什麼會出現一邊燒焦、一邊沒燒焦的情況呢?

一、燒蝕看起來慘烈,其實更先進

其實自從1961年加加林上天以來,飛船上的隔熱材料,大體上經歷了三代發展,阿波羅飛船屬於是第二代早期的技術,而我國神舟飛船,用的是第三代技術。

嫦娥五號和六號其實是縮小版的神舟飛船,技術水平基本一樣,實際上都是比阿波羅飛船先進得多的,並不是說看起來燒焦了就“落後”了。

(嫦娥六號返回器,一開始可是雪白的)

目前人類所有的飛船從太空返回的時候,都主要是利用空氣減速的,好處就是完全不需要燃料和發動機,重量輕巧;代價就是氣動減速會產生大量的熱量,一不小心就會燒掉了。

那解決隔熱就是頭等大事,最早在1920年,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美國火箭鼻祖羅伯特·戈達德就提出來,要在返回器的表面覆蓋一層耐高溫的物質,再覆蓋一層導熱係數低的物質,就可以解決熱防護的問題。

(不同金屬的比熱容和熱導率,第一代熱防護技術)

然後1956年,蘇聯第一種核導彈R5,當時只是用石棉、隔熱纖維組成的普通隔熱層,就遇到了彈頭再入過熱的問題,有點扛不住高溫。

但是很快,美國和蘇聯的工程師都解決了這個問題,用一些熔點非常高、比熱容也非常高的金屬合金,塗在飛船的外表面,直接硬抗,一層不夠就多塗幾層,防止熱量傳遞到飛船內部,這就是第一代隔熱技術——“硬隔熱”。

(多層結構)

靠耐熱材料硬扛,簡單粗暴,初步解決了問題,但是缺點是非常笨重,而且溫度上限也不夠。蘇聯第一代東方號飛船、美國第一代水星號飛船,用的都是這種技術。

(美國水星飛船,主要是硬隔熱)

1960年代,美蘇競賽載人登月的時候,就提出了第二代隔熱技術,在硬抗的基礎上,引入了一個新概念“燒蝕”。

簡單說就是,這種燒蝕材料汽化的時候,會吸收並帶走大量的熱量。

(燒蝕材料,就像是沸騰的水)

這就好比咱們拿一個鍋燒開水,不管你是小火慢燉還是大火收汁,只要鍋裡的水沒燒乾,一直是沸騰狀態,那溫度就始終保持100度,多出來的熱量都被水蒸氣帶走了。

那飛船表面的燒蝕材料,就像是一層“沸騰的水”,雖然材料會不斷消耗減少,但是不管外面是多高的溫度,熱量都不容易傳到飛船裡面。美國阿波羅飛船、蘇聯聯盟號飛船,就都使用了燒蝕隔熱技術。

(阿波羅飛船的防熱大底)

阿波羅飛船的隔熱大底,使用的是一種編號爲AVCOAT 5026-39的材料,把一種含有金屬添加劑的硅酸鈉做成蜂窩狀結構,然後蜂窩格子裡填充環氧酚醛樹脂。

發射之前是棕黃色的,燒完之後就變成了一層碳和二氧化硅,可以比較好地隔絕熱量。

所以說,燒蝕材料雖然燒焦了很慘烈,但其實比那種純靠金屬合金硬抗的技術更先進。

那都變成碳了,爲什麼阿波羅飛船看起來沒怎麼變黑呢? 這裡就必須講到飛船的氣動外形了,這部分就可以徹底解釋阿波羅和嫦娥六號的燒焦程度問題。

二、飛船的氣動外形決定,2000度只是在局部

飛船一般長成個倒錐形、或者紡錘形,反正都是上窄、下寬,這種形狀的好處是飛船不管以什麼姿態衝進大氣層,哪怕是倒着飛的,都會在氣動阻力的作用下,穩定在一個正常姿態,就像是不倒翁一樣。

這個在空氣動力學上叫做“靜穩定”。

蘇聯第一代東方號飛船,完全就是個球,就不穩定、容易轉圈,加加林在裡面老遭罪了。

但是穩定之後也有兩個代價,第一個代價就是“局部溫度更高”,迎風的那一面,也就是飛船底部,承受的熱量最多,局部溫度也最高,能達到2000度左右;而飛船的頂部,其實等離子火焰就少很多,溫度也低一些。

(2000度只出現在紅色區域,其他區域溫度其實只有幾百到1000度)

那麼設計飛船的時候,就要重點加強底部的隔熱,用最厚的隔熱材料;而飛船的側面和上面,隔熱材料就可以少用一點,甚至都不需要燒蝕材料。

像航天飛機、星艦這種外形就更明顯了,底部都需要厚厚的隔熱瓦,而背部就只需要普通隔熱層。

(神舟飛船的隔熱大底,比較少見)

(阿波羅飛船的底部也完全燒焦了,只是很少有正對的視角)

第二個代價就是“有效空間減少”,錐形的傾斜角度越大,雖然理論上側背溫度就會越低,但是飛船的可利用空間也會越小。

就像是買房子,大家都知道方方正正的戶型利用率最高,三角戶型就很難佈置傢俱;飛船也是一樣,側面傾斜角度越大,內部空間利用就越難。

(我國新飛船比美國新飛船傾角更小,這是技術更先進的表現)

所以你看咱們新一代飛船,傾斜角度就明顯比美國阿波羅飛船、獵戶座飛船的角度更小,說明咱們飛船內部空間是更充裕的,這是技術更先進的表現。

但是側面角度小了,等離子火焰就更大了,所以你看2020年我國新一代飛船測試的照片,側面也燒黑了。

那爲什麼嫦娥六號側面燒焦不均勻呢?其實是因爲飛船返回的時候,它的底部不是完全正對着前進方向的,而是稍微側着一點。

嫦娥六號的返回器跟神舟飛船一樣,是半彈道式,或者叫彈道-升力式,也就是具有一定的升力。

簡化一下飛船的受力分析,飛船受到重力、升力、阻力。飛船的前進方向,跟飛船中軸線有一個夾角,這就是攻角。

利用這個攻角和升力,嫦娥六號返回器的頂部,有一個空氣舵,就是這個翻轉的板子,控制它的角度,就可以控制側滑作用力的大小,調整飛船的姿態,從而實現降落地點的控制。

你去看神舟飛船的頂部,也有這個空氣舵面。

那這種稍微側滑的狀態,就造成了一邊火焰大,一邊火焰小,我國公開論文資料裡就有介紹,神舟飛船以第一宇宙速度返回,防熱大底的溫度是2000度,迎風的側面是1000度,背風的側面只有300度,所以就出現了一邊燒焦、一邊沒燒焦的情況。

(火焰不是均勻的,而是一邊大、一邊小)

嫦娥六號雖然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但是採用了二次減速,也就是讓燒蝕的過程變長了而已,整體溫度並不會明顯升高,底部還是2000多度,側面也一樣是一邊燒焦、一邊沒燒焦。

(神舟飛船是一邊燒焦,一邊沒有)

阿波羅飛船也是一樣採用了半彈道式、二次減速,底部溫度超過2000度,燒蝕材料完全燒焦,但是大多數照片看不到底部的,只能看到底部邊緣是已經完全燒黑了;而阿波羅飛船側面傾斜角度很大,所以整個側面的溫度其實都只有幾百度,不需要使用燒蝕材料,只使用幾層金屬隔熱層,屬於是犧牲飛船空間來降低隔熱難度。

(阿波羅飛船也是一樣,一邊燒蝕輕微、另一邊嚴重)

阿波羅飛船也一樣是半彈道式返回,所以也會出現一邊燒蝕更嚴重的情況、最外層隔熱片大部分脫落;另一邊燒蝕就相對輕一些。

所以結論就是:

採用半彈道式的飛船,都有迎風面和背風面,迎風面溫度高,背風面溫度低,所以會出現燒蝕不均勻的情況,一邊側面燒焦、另一邊沒有。神舟飛船如此,嫦娥六號如此,聯盟飛船如此,阿波羅飛船也是如此。

如果照片只拍到了一側灼燒不嚴重的情況,其實就很容易忽略另一面,這類對比,就屬於以偏概全了。

(神舟飛船也是如此,這邊燒蝕嚴重)

(但是另一側卻基本完好)

三、飛船隔熱技術,目前中國已經反超美國

那爲什麼說神舟飛船的隔熱技術是第三代呢?

這是因爲阿波羅飛船,以及美國重返月球的獵戶座飛船,它的隔熱大底都是工人手工打造的,33萬個蜂窩格子,人工往裡面注入環氧酚醛樹脂,造一塊需要半年。

美國工人手工打造飛船,五十多年了還是這個技術,沒啥進步

而我國神舟飛船雖然也是類似蜂窩結構,採用了編號爲H88和H96兩種材料,但是已經不再是手工製造,而是採用了熱壓罐自動成型,8個小時就能造出來。

從神舟十八號開始,神舟飛船就是批量生產的狀態了,這比阿波羅那種手搓工藝要先進很多。

最關鍵的是,我國新一代飛船,也就是未來載人登月的飛船,之所以敢把側面傾斜角度做小,加強內部空間利用率,是因爲新型飛船的側面,採用了更加先進的燒蝕材料,而且是可以拆卸、更換的,飛船落地之後你別看側面燒焦很嚇人,拆下來換新的就可以,這樣就實現了飛船的重複使用。

這個技術,你別說阿波羅飛船沒有,就連美國最新的獵戶座飛船、波音星際客機飛船都沒有采用,它們的傾斜角比我們的飛船傾斜角度更大,是浪費了不少空間的。

(我國新一代飛船防熱設計已經超過了美國)

所以,不要看到飛船燒焦了,就以爲是“落後”,也不要看到阿波羅飛船側面沒燒焦,就以爲是“造假”。

(可拆卸,實現飛船重複使用)

這就是爲什麼我一定要堅持科普,經常把阿波羅和嫦娥放在一起來聊,因爲只有當你知道了其中的科技原理,纔不容易被西方媒體忽悠,才能明白我們科技真正厲害的地方。

如果沒有實錘證據就把阿波羅的很多現象直接歸納爲“造假”,那反而是“簡化”了歷史,“簡化”了我們追趕和超越的難度。

就像是把蘇聯解體簡單歸結爲“被星球大戰計劃忽悠”的一樣,完全是避重就輕,無視了蘇聯自身輕視民生輕工業、經濟失衡腐敗等問題。如果不能正確對待歷史問題,反而給西方糟粕思想的侵蝕留下了空間。

別小看了美國假新聞那一套,如果“承認阿波羅載人登月造假”可以打敗中國,他們會毫不猶豫承認當年是造假。反正美國形象早就沒有任何信譽了,多這一個造假的形象也無所謂。

事實上,“阿波羅載人登月造假”最早本來就是美國內部滋生的陰謀論而已,如果能用來降低其他國家的民智,美國精英們也會毫不猶豫否認哪怕是自己的歷史,否認自家科學家和宇航員的功績,輸出“登月造假”論調,用來打擊對手的唯物史觀。

但是我們堅持科學第一、實事求是,就足以抵擋任何形式的西方糟粕侵襲。

最後以這張圖作爲結尾,這個阿波羅飛船怎麼完全跟新的一樣呢?

很簡單,這個只是阿波羅飛船的海上逃生訓練模型。

神舟飛船水上訓練,棕黃色是刷漆

我國神舟飛船也有一樣的訓練模型,有銀色的,也有跟阿波羅飛船一樣刷成棕黃色的。因爲根本就沒飛過,自然不存在什麼燒焦。

拿這種照片來說事的,純粹就是誤導了。

(印度那個也是打撈訓練模型而已)

再補充一下,印度飛船看起來是嶄新的,也是因爲印度飛船目前進度太慢了,只進行過萬米投放飛行,完全沒有再入大氣層,自然不存在燒蝕。咱平常調侃印度無所謂,別當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