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盼整頓門面!大甲第一場改建 市府:短期先耐震補強

大甲第一公有零售市場。(李京升攝)

市場環境老舊。(李京升攝)

大甲第一公有零售市場位於大甲區黃金地段。(李京升攝)

大甲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啓用至今已有42年,市場建築老舊、空間擁擠,地方期盼重建多年,臺中市政府希望導入民間資金推動BOT案,但攤商反對而作罷,多位市議員盼市府尋找替代方案,儘速推動改建。市府經濟發展局15日指出,目前規畫以都市更新方案推動,現階段已委託顧問公司提出草案,未來會以市場爲核心展開都更並重建市場,短期內則先針對建物耐震補強。

大甲第一市場興建於1982年,位於大甲區順天路與中華街交叉路口,地點大甲商業中心黃金地段上,更緊鄰大甲鎮瀾宮旁,除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還有小吃美食、新鮮肉品、蔬果、漁產、百貨,平時消費者、觀光客衆多。

但市場建築物啓用多年老舊不堪、通風不良,周邊停車空間也有限,地方盼能重建,而市府規畫導入民間資金推動BOT案,促使大甲第一市場重建,但可行性研究後未果。

市議員李文傑表示,大甲第一市場已經老舊不堪,尤其夏季室內悶熱潮溼感重,攤商跟民衆都會擔憂食物變質,且最近地震頻仍,安全疑慮也是一大問題,若BOT案無法推動,他希望能尋找替代方案,別讓重建案一拖再拖。

市議員楊啓邦說,大甲第一市場是他和衆多大甲區民,從小到大的成長回憶,但市場已相當老舊,地方都盼推動重建,而市府提出的BOT案,民衆反對主因是,租金條件可能因此提高,對攤商而言是一大負擔。

楊啓邦表示,市場重建已提了數年,若要推動也希望市府能優先照顧安置攤商,他建議運用大甲鎮瀾宮後方的公有土地,設爲中繼市場同時規畫立體停車場,一同解決停車空間不足問題,期盼市府儘速推動重建,整頓大甲區的門面。

經濟發展局市場管理科長蔡永福指出,大甲第一市場除1到3樓是市場之外,4樓爲大甲5裡活動中心,當初進行BOT案可行性評估時,攤商希望重建後原地進駐,里民也希望保留活動中心空間,因此對民間企業而言,可發展空間不足、誘因不夠,導致BOT案因此作罷。

蔡永福說,市府若要推動重建,經費估計需要10億元,對市庫負擔過重,長期規畫會先與都發局討論,討論是否可利用都市更新方案,以重建市場爲核心,涵蓋周邊人行道、停車場等空間來整體開發。另外,考量市場建築老舊,短期內會先推動市場建築耐震補強,經費約3000萬元,將爭取中央補助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