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武文:紮根阿爾山的青春選擇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狄,又來教我們唱歌啦!”3月10日,在興安盟阿爾山市溫泉街道河濱社區,居民們正熱情地將一名“00後”青年團團圍住,伴隨着悠揚旋律的響起,又一場別開生面的理論宣講就此開場。

如今在阿爾山,提起全國西部計劃優秀志願者狄武文這個“會唱歌的宣講員”,幹部羣衆總要豎起大拇指。“每個宣講現場,我都會帶着羣衆唱響《讚歌》講述紅色旋律背後的故事。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潤物無聲地將黨的民族政策傳遞到百姓心間。”狄武文說,宣講最重要的就是將黨的民族政策精準傳達,作爲一名音樂專業的畢業生,這種以理論加文藝的宣講方式正是他根據自身特長和當地情況開創出的新方法。“當大家跟着音樂聲哼唱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就在音符裡發了芽。”

從東北黑土地,來到離家800多公里外的祖國北疆,狄武文和阿爾山的故事,要從2023年的夏天開始。當時,剛剛走出校園的狄武文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響應號召來到了阿爾山市,成爲了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懷揣着對基層服務的熱情和對民族團結事業的使命感,他開始了在阿爾山市民族事務委員會的志願服務工作。“正如西部計劃的口號一樣‘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西部計劃對我而言是一個提升自我,實現自身價值的平臺。”狄武文說。

在阿爾山的日子裡,狄武文成爲了當地羣衆口中的“小狄老師”。一年多的時間裡,他開展了20多場民族政策理論宣講,在自治區級、盟級、市級的理論宣講大賽中屢獲佳績。此外,他還結合自身專業,根據阿爾山市實際創作策劃了《阿爾山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說唱》《民族團結知識問答》等短視頻,並拍攝《阿爾山西部計劃志願者宣傳片》,讓更多的人瞭解西部計劃、認識阿爾山、來到阿爾山。

2024年7月,狄武文迎來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戰——參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音樂話劇《哈拉哈河的迴響》。這部由北京影視團隊策劃製作的話劇,講述了阿爾山各族羣衆連續三代守望北疆,團結奮鬥的動人故事。“我們演繹了一個哈拉哈河畔各族羣衆三代林業人共同生活、奮鬥的故事,也生動詮釋了阿爾山市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時代篇章。”狄武文回憶說,話劇一經推出便廣受好評,首演落幕時,持續數分鐘的掌聲讓這個年輕小夥紅了眼眶。

在單位,狄武文是同事眼中的“全能志願者”,除了辦公室的工作和參與基層宣講外, 他還經常參與一些大型會議、賽事的志願者服務工作。大型會議賽事他化身跟車小“導遊”帶領與會嘉賓共話阿爾山,社會環境治理中他作爲環境護衛者積極參與,在零下30度的嚴寒裡他和同事們一起鑿冰除雪保障安全出行,樁樁件件,參與過的志願服務不勝枚舉。除西部計劃日常工作外,他累計參與志願服務30餘次,服務時長138.6小時。“忙碌的志願服務中,我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工作當中,在我心裡,我這個‘外地人’早已成爲阿爾山大家庭的一員。”狄武文說。

如今,狄武文已獲評全國西部計劃優秀志願者,並當選內蒙古青年志願者協會理事。面對未來,他目光堅定。“青春最美的模樣,就是與時代同頻共振,在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奮力生長。我願做北疆的一棵樹,把根紮在這裡,和阿爾山一起成長。”狄武文說。(記者 高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