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smart來了 smart精靈#1解析

每一代的smart都在長大,電動版smart 精靈(參數丨圖片)#1已經由一款“微微型車”升級爲“緊湊型SUV”,它的個頭甚至比大衆ID.3還要大,風格上也許跟你印象裡傳統的smart大相徑庭。

smart 精靈#1於4月8日凌晨在海外首發,新車基於吉利浩瀚SEA架構打造,設計由梅賽德斯-奔馳主導,所以你很容易發現奔馳的影子,比如前後三角主燈組(雖然我不認爲好看),還有車內的線條和空調出風口的樣式,都充滿了濃郁奔馳色彩。

smart 精靈#1的關鍵信息

1. 量產車基於“浩瀚SEA架構”打造,奔馳主導設計,吉利主導工程研發;

2. 高算力平臺,集中控制信息娛樂系統、駕駛輔助系統、電驅電控系統、電子/電氣系統四大核心模塊。支持智能泊車輔助、自適應巡航、領航輔助、車道保持、緊急避讓等功能;

3. 搭載66度電池,後置後驅,CLTC工況下續航里程爲560km,WLTP工況下續航約440km,支持150kW直流快充;

4. 後輪驅動,功率272馬力扭矩343牛·米,0-100km/h加速時間爲6.7秒。

一、它一定很好開

新車嘛,大家一定最關心的是設計,我偏不。

smart給我留下印象最深有兩點,第一點是“小”,這自然就不必說了,當年第一眼看到smart的時候我感覺都能把它抱起來,但是這些年國內宏光MINIEV等微型電動車的出現,讓“小”已經不是smart的專屬標籤。

第一代smart (圖片來源:網絡)

第二代smart (圖片來源:網絡)

第二個印象就是真TM難開,尤其是之前搭載AMT變速箱的車型,如果不明白“前仰後合”這四個字是啥意思,開開smart就知道了。當然,當時的smart可能有自己的“苦衷”,因爲車身太小,它不得不使用結構簡單且緊湊的AMT變速箱。

第二代smart (圖片來源:網絡)

目前停產不久的1.0三缸第三代smart車身加大,換裝了雙離合變速箱,相比之前版本在動力流暢性上有了顯著提高,但依然談不上好開。只是smart極其小巧的身軀是最強烈的標籤,會掩蓋掉難開的事實。

純電版的smart一定會痛洗smart難開血淚史,而且會更加敏捷靈動,百公里6.7秒的加速,我甚至覺得會有些動力過剩。

純電平臺不需要考慮一些排氣、傳動佈局,smart 精靈#1做到了2750mm的軸距,這已經是一個A+級或者入門B級車的標準,長軸距會讓smart行駛起來更加平穩。之前的smart太顛了,主要原因並不是避震軟硬的問題,而是軸距太短無法做到太舒適。

二、設計:smart 精靈#1 徹底轉型

smart精靈#1是smart家族的第四代車型,它的轉型不僅是電動化,車身設計上也是一次重要變革。

前三代smart設計語言基本類似,車身都是“單廂”的設計理念,這樣才能保證車輛足夠小。由於日益嚴苛的碰撞法規和安全設計等要求,每次換代smart體積都略有增長,大家目前常見的憨頭憨腦的第三代車型已經有了明顯凸出的前鼻子了,大概有了一點“單廂車”向“微型兩廂車”過渡的意思。

第四代的smart精靈#1將之前設計語言徹底打破,它連升兩個級別,變成了個一款典型的“緊湊型SUV”,長寬高均比大衆的ID.3還要大,之前官方的“smart”的品牌名必須是小寫,我都在想,是否以後需要改成“SMART”(lol)。

smart精靈#1、MINI COUNTRYMAN、ID.3車身對比,自己看吧:

再來說設計語言,smart精靈#1明顯更加奔馳。

以前的smart作爲奔馳旗下的獨立品牌,極少有奔馳元素,代步車嘛內飾設計更是純工具屬性,尤其是之前主打歐洲市場,這種小車實用就夠了。

smart精靈#1內外設計語言上已經加入了很多豪華感,前大燈和尾燈的三角形設計,也是奔馳近幾年來的設計元素,雖然這種三角元素放在奔馳的任何一款車上我都不夠喜歡。說實話在整體設計上,smart精靈#1都沒給我帶來多驚豔的感覺,也許見到實車會好很多。

作爲最新車型,一些時下流行元素還是用上了,比如彈出式的隱藏門把手、貫穿的前後燈組等,曾經概念車上的無框車門得以保留。在車身細節上,smart精靈#1也挺細心,彈出式門把手上方有smart標識、下方有照明燈,側面的logo採用晶鑽設計並會發光。

車內除了這個12.8英寸觸摸屏,中控區似乎沒有其他物理按鍵,車機採用8155芯片,算是目前新車的主流選擇,全液晶儀表板爲9.2英寸。

中控線條走向帶着強烈的奔馳風格,車內的地臺很高,且有分層儲物空間,我一直覺得高地臺在小車上並不實用,且顯得有點“堵”,但是人家看上去豪華啊,因爲高地臺以前往往都是豪華中大型車才這麼設計,近幾年國產新車幾乎也都是類似設計。

通過圖片細節,還能看到該車有HUD擡頭顯示、Beats音響、方向盤加熱、氛圍燈、玻璃車頂等配置,L2輔助駕駛自然就不用說了,而且輔助駕駛的信息能投射到擡頭顯示的畫面上。

用戶還可通過語音召喚屏幕中的精靈助手 (Avatar) 下達具體指令,精靈助手 (Avatar) 還可在使用過程中,持續學習適應用戶行爲。得益於強大的 OTA 實時動態更新功能,整車超過 75% 的 ECU 電子控制單元都可實現遠程持續升級。

從圖片上來看,後排乘坐空間應該比較寬敞,而且後排居然也支持前後調節,這在同類車型上還是挺少見的。

再見smart, 你好smart

2021年,smart全球銷量爲3.85萬輛,還不及國內熱門車型一個月的銷量。在吉利與戴姆勒聯手之前,smart就已處在了連年虧損的境地中。也就是說,誕生在歐洲、主攻歐洲市場的smart,也已經不再受青睞。

歐洲人的確是喜歡小車,但是否喜歡只能載兩人、如此袖珍smart市場已經給出了答案,在歐洲最熱銷國民車型是類似POLO、高爾夫、嘉年華這樣的小車,或者基於此架構的小SUV,而smart精靈#1正是主打的這個市場。

smart誕生於1994年,由奔馳和手錶品牌swatch合作生產,在當時也是極其具有開創性的,甚至也是冒着風險的。anyway,以前的smart儘管並不好開,但它都是極其有特點的存在,它的創新值得尊敬。

也許,傳統意義上的smart就這樣謝幕了,我們即將迎接的是新一個時代的smart。

在銷量下滑和電動化浪潮中,smart選擇了一個最正常、也是最正確的路,並把自己打造成一款小SUV,品牌還是要活着不是嗎?雖然之前smart也推出過電動化版本並引入過中國,但是那隻能算一些電動化嘗試,接下來smart精靈#1在歐洲會與大衆ID.3正面硬剛,後者已經是歐洲新能源車型明星產品。

此次smart精靈#1雖然在歐洲首發,但中國也是未來的重要市場。

有人說,smart精靈#1的定價低還是高,還得看吉利還是奔馳主導,我覺得不管是誰主導,它畢竟是smart品牌,應該還是帶着一些小氣質在裡面,未來賣多少錢,也許可以大概參考一下大衆ID.3的定價。

再見smart, 你好smart。(本文圖片來源: 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