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今年計劃新建車位850個、新增共享車位1500個

人民網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池夢蕊)1月9日,北京市東城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激活文化資源,共建共享高品質城市空間”主題新聞通氣會召開。會上,東城區城市管理委主任張黎表示,東城區今年將根據居住區停車現狀調查結果,梳理停車缺口和潛在車位資源,通過擴大有償錯時共享,推進立體停車設施建設,優化道路停車等措施,計劃新建車位850個、新增共享車位1500個,不斷提升全區智慧停車建設水平。

2024年,東城區統籌城市運行、環境景觀、交通保障。整體推進長安街沿線及縱深環境品質提升,優化重點單位新址周邊環境。打造標杆站區,推動拆除北京站進站口外接罩棚、站東街站西街大修、完善慢行系統和非機動車停放,煥發大國首都“迎賓門”風采。打通大華路、北京醫院周邊道路瓶頸,暢通微循環。

以“繡花”功夫開展整治提升,拆除違建5萬餘平方米,精細化提升352條街巷環境,規範治理城市傢俱3873處、護欄6.2公里,推進東華門地區10條衚衕架空線入地,北護城河濱水步道實現斷點連通,鐘樓灣周邊環境整治提升獲評“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項目”。特別是完成了朝阜路(東城段)和朝陽門南、北小街的環境品質提升;整合道路空間資源,優化設施佈局,實現連續暢通的健步悅騎體驗;消除孚王府、大慈延福宮周邊建築遮擋,亮出孚王府老牆和東阿斯門,促進建築歷史與環境融合;在朝阜路增設中央綠化帶,在小街營造“步道公園”,對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美術館等文化地標,營造“書香+花香”景觀節點,舉辦“老街煥新記”街區改造沉浸式展覽,形成可觀可感的文化探訪路;倡導“共益·創生”,帶動小街商戶自主提升品牌形象,積極響應沿街單位的環境需求,引入社會力量改造老舊樓宇,組織史家小學同學自主創作“苔花畫廊”,推動街區有機更新。從而,與此前亮相的崇雍大街、平安大街共同形成了“兩橫兩縱”的文化綠色漫道格局。

“十四五”時期核心區首座110千伏變電站正式投運,永外地區用電緊缺問題得到根本緩解。優化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佈局,新建接口1.23萬個。完成供熱“冬病夏治”98項。天然氣安全型配件惠及5.3萬戶。開通自然博物館北路,提升小街橋橋下空間。開闢通學、通醫等定製公交線3條,改善171中學等6所校園周邊交通,137所校園普及“安心通學路”,重塑天壇四門秩序,“學醫景商”場所交通環境持續提升。建成2處立體、5處平面停車設施,增加車位1039個,擴展有償錯時共享車位1051個。深化垃圾分類便民措施,全區589個小區、2174個桶站已全面落實廚餘垃圾“不破袋”投放。推廣“一袋式”上門回收、智能回收櫃等,方便居民低值可回收物的投放和兌價。在全市率先以新能源運輸模式強化建築垃圾源頭治理,實現資源化利用,垃圾分類示範小區達到200個。加強水質監測治理,前門三里河獲評“北京市幸福河湖”。

張黎介紹,今年,東城區將繼續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爲人民”理念,高水平落實核心區控規,深入提升長安街沿線及縱深環境品質,啓動南、北河沿大街及周邊環境整治提升,開展燈市口大街等公共空間改造升級,促進政務功能與城市功能有機融合。推進全區拆除5萬平方米違法建設,啓動景山皇城、建內大街片區衚衕架空線入地。統籌風貌保護、民生改善,推進背街小巷精細化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加強城市傢俱治理,開展“門前三包”示範街創建,帶動街區活力提升,讓市民共享品質提升成果。

持續優化道路交通環境,加快打通一批“斷頭路”,實現永外地區文化用品公司東路等2條次支路建成通車,推進二環路沿線7座橋下空間整治。持續優化“學醫景商”地區交通品質,實施同仁醫院周邊等一批疏堵工程。根據居住區停車現狀調查結果,梳理停車缺口和潛在車位資源,通過擴大有償錯時共享,推進立體停車設施建設,優化道路停車等措施,計劃新建車位850個、新增共享車位1500個,不斷提升全區智慧停車建設水平。加強非機動車治理,優化學校、站點周邊非機動車停車佈局,營造良好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