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代?|中法六十年

根植本土,拓東展西。

中法兩國擁有獨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蘊。法國以浪漫多元聞名,中國以優雅深邃著稱。這兩種文化魅力在奧運會開幕式上得以生動展現:巴黎奧運會的塞納河開幕式彰顯了法國的想象力與浪漫氣息,北京奧運會的宏大規模和精湛編排則展示了中國的文化積澱和組織能力。正是這種獨特與多元,使中法文化交流成爲一片沃土,兩國在文學、藝術、手工藝等領域交融互鑑,孕育新的文化表達。

站在中法建交60週年的歷史節點,COSMO邀請兩國藝術領域的中堅力量展開跨國對話,激發智慧碰撞與創意共鳴。

中法藝術領域的相互學習和交流,歷史由來已久。近現代藝術家如林風眠、徐悲鴻,都曾在法國深造,學習西方畫派技法,他們回國後,不僅將所學帶回中國,還積極推動中西藝術的融合。1926年,在林風眠的盛情邀請下,法國畫家克羅多來華任教。他的教學和藝術交流活動爲中國早期現代美術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像吳冠中、趙無極這樣的藝術大師,他們的作品中無不展現出東西方融合對藝術家創作靈感的滋養。

中法建交後不久的1965年春,中國便派遣藝術團體參加了法國里昂博覽會和巴黎博覽會,向法國民衆展示了精美的中國藝術品及其背後的豐富文化內涵。近60年後的2024年5月,法國當代著名藝術家與策展人伊莎貝爾·科納羅(Isabelle Cornaro)選擇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她在亞洲的首個重要機構個展。在她的作品中,一件以明代萬曆年間畫家吳彬的《山陰道上圖卷》爲創作基底,將二維轉化爲三維的裝置藝術《風景XV》備受矚目。幾乎在同一時間,在距離巴黎盧浮宮數百米的綠野博物館,中國藝術家文那的展覽《神乎其神》也吸引了衆多目光。文那以壁畫和福建閩南木雕的形式向法國觀衆展示了中國傳統神話和她創意融合再創新的新神仙傳奇,受到西方世界的青睞。

儘管中法兩位藝術家在創作領域裡沒有直接的合作,但他們的作品都展現了根植於本土文化的同時,向東西方文化延伸的藝術創造性。交流、融合,再各自走向自己的方向,一直是藝術繁盛的體現。 COSMO 邀請這兩位正處於創作黃金時期的藝術家,以自身體驗探討當今藝術交流如何啓發她們從古典藝術中汲取靈感,並在此基礎上創造出全新作品。

Dialogue

伊莎貝爾·科納羅×文那

文那:這次中法文化交流的法國個展,讓我的中國古代神話系列有了一個我自己都沒有想到的創作突破。我之前的壁畫作品,看似來自《山海經》,但仔細一看,又可以說和《山海經》沒有多大關係,它們都是我自己新創的“神仙故事”,我叫它們《文那經》。但這次爲了讓法國觀衆能第一時間就瞭解我的作品,我選擇了“女媧補天” “后羿射日” “精衛填海”這些經典故事框架再創作。這種方式本來是我一直想避免的,但在創作過程中,我發現把新故事和傳統經典融爲一體,產生的力量巨大。所謂的交流,哪怕是自我觀念碰撞,都需要開放之心。

伊莎貝爾:在藝術中,無論是經典的、現代的、東方的還是西方的,都不應該被刻意避免,它們應該融爲一體。我在盧浮宮學院求學時,就對中國山水畫產生了濃厚興趣。這次在中國辦展,我和今日美術館策展人決定以明代畫家的作品爲靈感,創作《風景》系列。我力圖呈現已有作品與新作品之間的關係,從一種媒介到另一種媒介的轉換,古典作品與當下環境的碰撞……我們相信,文化經典作品的新表達,和中國的觀衆本能地有一種心靈的呼應。作爲法國人,用西方現代藝術形式對中國藝術作品進行再創作,本身就是有價值的嘗試。

文那:我的感受非常相似。我從一開始就很清楚自己的作品非常中國,又非常不中國。從清華美院畢業後,我選擇在景德鎮三寶進行創作,那時候景德鎮的三寶國際陶藝村可以說是世界藝術的交匯點。我的大型壁畫和神仙主題創意既發自本心,又有一種希望被世界看到的期待。我這次在法國的個展叫作《神乎其神》,英文名爲“Oh My Gods”,因爲它無論在哪個國家、哪種文化裡,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表達。站在多元角度想創意,是文化交流帶來的經驗。

伊莎貝爾:不僅是經驗,還有很多發現的樂趣。我在對《山陰道上圖卷》進行二創的時候,去潘家園古玩市場找適合做藝術裝置的材料。無論它本身是古董還是仿古,通過我的藝術裝置,它們和這個世界都產生了一種新的關係。現代人對經典的創新,可以是非常多元化的。

文那:今年巴黎的展出對我特別重要,我感受到雖然我的作品風格並沒有特別傳統,但我作爲一箇中國人,血液裡的東西是永遠不會被撼動的,東西方的滋養一定要結合在一起,藝術才能夠往前翻滾。回到中國後,我馬上開始了和法國舞臺劇創作團體的新一輪溝通和與交流,這很可能讓我對自己的中國神話系列有新的思考和靈感。向內求,同時向外觀察思考,文化交流的樂趣,就在於此。

原文刊載於《時尚COSMO》9月刊

策劃:朱瑾

編輯:聶麗平、若菲

文:張令芸

視覺:卞玉清

排版:Yuri、餅餅

設計:姜黑勒久

攝影:艾欣、胡一帆、Anto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