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700萬華僑 學者促教部鎖定招生
學界認爲,東南亞國家有人口紅利,年輕人很多,我國絕對要把握。圖爲2016年臺灣高等教育展,我99所大專院校赴馬來西亞的招生情形。(教育部提供)
「教育新南向」政策頻出狀況,該持續嗎?最近5年教育部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劃經費共56億元,每年有5、6萬新南向國家學生在臺灣就學。學者說,現在不能「西向」,只能依賴「南向」,但國內大專校院去東南亞是招學生、不是招勞工,這點教育部必須嚴格控管,另也可多招僑生。
2018年底康寧大學透過仲介招收斯里蘭卡學生引發學工爭議,不過臺灣少子化問題太嚴重,學校爲了生存,最近還是發生高苑科大及崑山科大涉嫌找仲介招菲律賓學生的事件,「教育新南向」何去何從引發關注。
新南向國家有18國,教育部擬定「新南向之人才培育計劃」,2017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的總經費共56億元。教育部統計,我國大專校院的新南向國家學生,105至109等5個學年的人數分別是3萬2318人、4萬1379人、5萬1970人、5萬9720人及5萬5482人。
以109學年爲例,新南向國家來臺學生總數爲5萬5482個,佔當年我國境外生的56%;新南向國家來臺學生前3大來源國爲越南(32%)、馬來西亞(25%)、印尼(25%)。
實踐大學前校長陳振貴表示,「教育新南向」實施以來,許多大專校院透過仲介招東南亞國家學生,仲介總是向學生說「保證有學校可讀」、「可打工」、「可寄錢回家」,但這是在招勞工、不是在招學生,加上國內學校又未妥善照顧他們,最後演變成「學工」爭議。
陳振貴說,國內大專校院現在不能「西向」招陸生,只能更依賴「南向」,但教育部要嚴格要求學校用「招學生」的思維來做事,絕對不能變成「招勞工」。此外,東南亞國家如馬來西亞和印尼都有700多萬華僑,他們的子弟更應成爲我國招生的主要對象。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表示,東南亞國家有人口紅利,他們年輕人很多,我國絕對要把握住。過去有一些學校招東南亞學生出問題,但教育部現在管得非常嚴,以後這種現象應該會很少。他預期疫情過後,國內大專校院派人到東南亞招生,一定會有愈來愈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