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真格了,潘建偉院士辭去重要職務引熱議:科學家的精力也有限
科學研究是一項嚴肅而依賴於持久付出的工作,只有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才能在自己的領域內不斷探索,取得真正原創性的成果。
可衆所周知,很多頂級教授在取得一定的成果和學術頭銜後,很快就走上了管理的崗位,尤其是一系列的社會任職,編制在某一所高校,但職務遍佈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職務幾十個。
在這種情況下,教授們還能集中精力做科研嗎?而且那些社會兼職工作真的能幹好嗎?能力強的人或許能應付一二,但過程中的壓力顯而易見,最終勢必會影響科研本身的質量和人才培養。
關於這種現象,中國科學院此前已經發布了新版的院士行爲規範,明確了院士的兼職問題,強調了院士要自覺遵守學部關於兼職管理的規定,其中有一句話非常關鍵:
兼職工作要與自身精力和時間相適應。
允許院士兼職,但不能因爲兼職影響本職工作,要充分考慮自身的精力問題,並且相關的兼職事項要向學部報告。
另外,在2023年新當選院士學習教育暨頒證儀式上,中國工程院也明確強調了,院士要規範自身兼職,杜絕雙聘院士。
很多網友對此不以爲然,認爲只是說說而已,院士兼職無法避免,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種種跡象表明,已經動真格了!
據媒體報道,近日,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大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教授,主動辭去了九三學社安徽省主委職務,表示今後將集中精力搞科研攻關。
新一任主委將由安徽省科技廳廳長、理學博士、教授羅平擔任。
潘建偉院士表示,科技報國是一名科學家的責任,今後他將潛心搞科研攻關,爲國家早日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作出自己的貢獻。
對此,網友紛紛叫好,認爲科學家就應該將主要的精力放在科研上,沒必要浪費時間在其他方面,畢竟院士手上有着大量的科研資源,如果不充分調動資源搞科研,搞人才培養,那是對科研資源的浪費。
當然,也有比較理智的網友指出,這是中科院動真格了,說明此前的新規正在落實,院士兼職正在不斷規範,如果自身精力不夠,當然要此前相關的社會職務,重新回到高校做好本職工作,包括科研、學科建設、教育管理等。
有趣的是,還有網友推測,這是不是意味着潘建偉院士要當中國科大校長了?
事實上,從潘建偉院士公開的社會兼職來看並不多,主要集中在學術期刊的主編、編委等科研方面的兼職,此次辭去九三學社的職務,剩下的兼職就不多了。也就是說,此次辭去重要職務和當校長關係不大。
不過客觀地說,依據中國科大目前的領導架構來看,潘建偉教授是常務副校長,包信和院士是校長,包校長在2017年7月擔任中國科大校長至今有6年多時間了,確實不排除有新的接任者。
但中國科大的校長屬於副部級,如何調整和任用外界是猜測不到的,在此我們不做過多的討論,中國科大是安徽省內唯一的985高校,校長人選一定非常優秀。
關於潘建偉院士科研方面的一些信息,相信大家都有所瞭解,他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本碩都畢業於中國科大,在維也納大學獲得了物理博士學位,並在該校做了兩年的博士後研究工作,2001年通過中科院國外傑出人才引進,進入中國科大任教授。
潘建偉院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等,他也是量子研究領域的全球頂級科學家,尤其是在量子技術應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包括量子通信、多光子糾纏操縱以及冷原子量子存儲等方面,這些工作都是系統性、創新性的突破。
在論文發表和獲獎方面,先後在Nature、Science、PNAS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國際頂刊上發表論文180餘篇,獲得的獎項更是數不勝數,最新的一次獲獎是第三屆“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科技獎”的科學獎。
不得不說,潘建偉院士是一位真正的科學家,在相關領域的貢獻是開創性的,雖然還有很多人不理解量子研究的意義,但此項研究屬於前沿科技,相關研究的真正意義在於探索未知中的無限可能,一旦實現真正的應用將是顛覆性的,我們需要有所期待。
此次潘建偉院士的選擇獲得了廣泛認同與肯定,積極主動落實中科院的有關規定,將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科研攻關中,相信也會帶來進一步的示範效應,引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變得更純粹。
氛圍有了,相關技術的突破還會遠嗎?
信息源:大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