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觀察-挾兆元商機 臺灣超高齡社會來了
全球在2025年超過65歲以上人口將達20億人,且多數集中在先進國家,足見高齡化已席捲全球成爲共同趨勢,銀髮產業全球高達新臺幣1,122兆元規模商機將引爆。
值得注意的是,人類有史以來的平均壽命,上個世紀是落在30歲到40歲之間,工業革命之後近兩百年,壽命是從40歲到80歲,預期下個世紀一定更高,代表現在碰到的長壽高齡的議題,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遇過的。
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現在高齡面臨最大挑戰,是不管中醫或西醫都沒有足夠的「知識」,還有如何應用「科技」。
老祖宗把兩、三千年來的智慧寫成醫書,讓後代子孫可以去學習中醫,但當時的人應該沒有看過80歲以上的老人,現在的中醫師又要如何去面對80歲以上的高齡者呢?
長壽的議題中醫不知道,西醫也沒有特別好,新冠疫情爆發時,即使有很多品牌的疫苗,但也只有AZ新冠疫苗有納入少數75歲長者爲臨牀收案者,其餘都沒有將65歲以上的長者列爲臨牀收案對象;但疫苗上市時,全球第一批新冠疫苗施打都是以85歲以上長者爲優先的「神農氏」。
前中研院院長翁啓惠也認爲,高齡醫學一直被忽視,目前幾乎所有醫護產品或研發中進行人體試驗時,都排除65歲以上的長輩。高齡者顯然在醫學研究上是被忽視的族羣。
相較於歐洲、日本,臺灣的不健康餘命8.5年,照顧者在工作和家庭難以兼顧下,被迫辭去工作高達35%,「高齡不長照」將是臺灣大健康產業的目標,而AI科技在這股高齡的狂潮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只是智慧科技對高齡者而言是很大的挑戰,臺灣也還沒意識到它的潛力。日本就有高齡百貨公司和專櫃,國內目前上市的種類品項也不足,甚至有些產品是以「全齡」設計而非高齡。
許多高齡智慧科技都在錯誤中學習,科技不應該是有錢人才能享有的服務,如何普及是關鍵;另就是人才的培養,不論公家機關或一般民衆,都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科技素養。
目前最需要的是用數位科技設計服務或規劃政策,或善用大數據。以科技輔助醫療,用大數據分析高齡者身心狀況,或透過穿戴式數位設備和AI取代勞力。臺廠要加緊腳步進軍全球,努力在這場高齡世紀商戰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