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臂才能求生? 通用在中國的“自救”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8月18日報道

7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突破50%,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

這一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不僅標誌着新能源車的彎道超車,更預示着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啓了量變到質變的新階段。

對此,幾家歡喜幾家愁。畢竟,新能源汽車市場高歌猛進的另一面,是淘汰賽的加速進行,殘酷的競爭之下,無數車企黯然離席,成了屢見不鮮的故事。

其中,在燃油車時代風光無限的合資車企首當其衝,一度叱吒中國市場的它們紛紛“折戟”,走到了優勝劣汰的“生死時刻”,躺賺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從本田到日產到福特,曾經的合資車企巨頭們,無不展開“瘦身”計劃,關廠,裁員,削減產能……希望降本增效來展開自救,這次,輪到了美國汽車巨頭通用汽車。

有着百年曆史的造車巨頭通用,在中國也扛不住了。

8月13日,彭博社的一則消息,將通用送進了輿論的中心。消息稱,通用汽車正在華裁員,計劃對中國業務進行更大規模的結構性調整,縮減涵蓋市場和研發在內的部門規模,並將削減產能與重組。

裁員,削減產能,在華重組……通用在中國打出的這套“自救”組合拳,其實早有預告。

新能源轉型緩慢,中國市場銷量大幅下滑,通用在中國的發展陷入瓶頸期,2024通用汽車在華連續兩個季度分別虧損1.06億和1.04億美元,這也是通用在華首次出現虧損。

財務壓力之下,調整勢在必行。早有消息傳出,美國華爾街的銀行家,正推動通用出售中國的資產。

而如今,在中國市場的敗退,又讓通用開啓了新一輪的戰略收縮,甚至一度引發了通用是否要撤出中國市場的討論。

對此通用中國迴應,通用與上汽的合作伙伴關係及對推動合資企業長期發展的承諾保持不變,將繼續爲中國消費者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技術,併爲未來做好產品規劃。

通用汽車首席財務官保羅·雅各布森強調,中國業務對於通用汽車的現在和未來而言都是優質資產,爲實現長期發展目標,雙方的合作交流將比以往更緊密,以實現盈利和可持續發展。

由此可見,儘管通用當下面臨一些困難,但對中國這個年乘用車銷量超過2000萬規模的巨大市場,通用絕不會輕言放棄。

其實,價格戰打的轟轟烈烈的這兩年裡,通用並非沒下場博弈過,不過對銷量的提振十分有限。已完成新能源車教育的中國消費者,一旦習慣了成本更低,智能化更高的新產品,就很難再爲落後於時代的產品買單。

因此,通用要對在中國的業務進行全面重組,通過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品結構,來及時止血自救,提升市場競爭力。

主要涉及中國的兩大合作伙伴——上汽集團和五菱汽車,2024年Q2,通用在中國市場銷量暴跌29%至37.3萬輛,包括別克、凱迪拉克和雪佛蘭在內的品牌都大幅下滑。

有消息稱,通用正考慮向上汽出售別克品牌,同時與五菱加大平價電動車的合作,因爲五菱所生產的平價電動汽車,在中國需求仍在增長,有着有較好的前景。

但是,裁員和削減產能在降本上雖可立竿見影,但治標不治本,持續“造血”的能力不足,這纔是通用所面臨的真正困境。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崔健在35年前唱出的這句歌詞,放在今天依然適用。新能源大潮之下,很多老牌車企還沒回過神來,中國市場就已經翻天覆地。

通用在中國的困境,也是很多合資車企共同的問題——面對電動化轉型,沒有抓住時代的機遇,被遠遠甩在了後面。

於造車新勢力而言,這是不能輸的一戰,要麼生要麼死,但是於老牌車企而言,有着太多的顧慮,也有着太多的選擇空間。

一方面是當時傳統燃油車利潤仍然豐厚,合資車企沒有理由放棄到手的利潤與市場份額去做費勁的新能源買賣,另一方面,作爲全球化的企業,合資車企要兼顧世界市場的步伐,很難爲單一市場進行車型定製。

正如當時上汽通用汽車總經理的王永清所說:“主流車企不能將95%的燃油車市場立刻丟棄,而去搶佔5%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彼時,上汽通用在他的帶領下,在過去不久的2017年剛剛取得了200.02萬輛的銷售成績,達到銷量巔峰,儘管新能源已經來勢洶洶,但當時的合資車企還沒有完全意識到危險將至。

總之,在應該果斷轉型電氣化的時刻,合資車企沒有下定殊死一搏的決心,在溫水煮青蛙中錯失良機,當到了對手Showtime的時刻,這才發現手中已無牌可打。

除了新能源轉型上的遲鈍與緩慢外, 在傳統動力的佈局上,上汽通用還犯了一個重大的戰略失誤,那就是上汽通用的三缸機戰略,這也直接導致了在2017年上汽通用達到了200萬的銷量巔峰之後,每況愈下。

2017年,上汽通用推出了“三缸機戰略”,儘管當時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經銷商反對的聲浪很高,很多人認爲這是車企爲了降本玩的把戲,面對衆多差評,上汽通用卻依然選擇“對三缸機的大方向不會放棄,要眼睛一閉走到底”。

這種不合時宜的固執,直接導致了搭載三缸發動機的別克和雪佛蘭,在10-15萬級市場較量中逐漸落敗,銷量斷崖式下滑。

正如真正的寒心並不是大吵大鬧,消費者會用離開的腳步投票,2018- 2023年,上汽通用汽車的銷量分別爲197萬輛、160萬輛、146.7萬輛、133.2萬輛、117萬輛、100.1萬輛。

一着不慎滿盤皆輸,用戶對品牌信心的建立很難,但是失去卻很容易,這讓上汽通用短時間內,很難有一戰之力。

2013年,上汽通用推出“綠色科技戰略”並規劃了未來8年的新能源產品發展路徑,但行動上並沒表現出緊迫感,直到2021年,這個計劃終於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這一年,全新奧特能(Ultium)電動車平臺進入中國,上海奧特能超級工廠建立,2022年,基於該平臺打造的凱迪拉克銳歌正式上市,但這款車反響平平,中國車市的態勢也早已今非昔比,這場殘酷的排位賽上,上汽通用早已被甩開好幾個身位。

往者已矣,來者可追。

往昔的輝煌與失意,都已成過去,最重要的是下一步該怎麼辦?答案是調整,快速的調整。

近日,上汽通用再次換帥,高層管理團隊“換血”,盧曉接棒莊菁雄任上汽通用汽車總經理,薛海濤接任上汽通用汽車副總經理,負責市場營銷的相關工作。

去年5月,彼時恰逢上汽通用電氣化轉型的關鍵時刻,莊菁雄臨危受命。莊菁雄上任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清除上汽內部積弊,不斷破局、並加速佈局和落實。

詳細說來,就是保燃油車市場份額的同時破局新能源;在新能源領域以“奧特能+PHEV”爲主線進行產品佈局;最後是要落實,要滿足中國市場的需要。

莊菁雄認爲最關鍵的就是要“快”,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莊菁雄全力進行研發、產品、組織架構等各層面調整。

完成了插電混動產品、軟件中心的佈局,實現了集成化智能座艙能力提升;在產品端,除奧特能平臺純電動車之外,還推出了別克GL8 PHEV和雪佛蘭探界者Plus兩款插混車型;此外,還極大的推進了上汽通用產品研發及生產的高度本土化。

這一年裡,上汽通用走多元技術路線,發力混動市場,今年上半年推出全新PHEV智電插混技術,並基於此打造的別克GL8陸尊PHEV,今年6月交付後銷量喜人,7月,別克GL8系列銷量達到了8942輛,再次領軍大型MPV細分市場。

在自主品牌與新勢力車企獨領風騷的智能網聯領域,上汽通用也加快“油電同智”的步伐,狂補智能化短板。去年末上汽通用成立 “軟件及數字化中心”,推動智艙和智駕的開發落地和迭代,別克與雪佛蘭已實現數字化產品本土研發,並且開發流程100%由中方團隊獨立完成,凱迪拉克的智能化研發也即將全面本土化。

儘管上汽通用目前還是虧損,但新能源車的銷量卻有了明顯提升,今年,上汽通用1-7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零售銷量50006輛,同比增長41.6%。

但“大象轉身”絕非易事,這次領導層的換血也許可以更好的推進這一進程。

接棒的盧曉是通用汽車全球平臺第一位中國籍總工程師,也是一位實打實的技術派干將,1997年加入泛亞汽車技術中心,該中心是通用全球車型研發、全球平臺進化的幕後主導,對整個通用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與他搭檔的80後年輕高管薛海濤,出身上汽通用五菱,則是業內有名的營銷聖手,著名的“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就是出自他手,曾一度將宏光MINI EV、五菱繽果等一系列新能源車送上“神壇”。

這個搭配,也側面暗示了通用在華重組的一些方向,那就是集中資源做精品,聚焦技術、產品和營銷,打造品牌護城河。

對於當前的傳聞,上汽通用迴應,短期來看,上汽通用會保持當前的轉型戰略,繼續推進業務調整及加快電動化、智能網聯化轉型,基於更多新能源技術和“油電同智”的智能網聯科技,持續賦能凱迪拉克、別克和雪佛蘭三大品牌。

中長期看,股東雙方已制定了包括面向未來10年產品、技術、渠道等在內的一攬子規劃,包含純電、插混、增程、燃油等多種車型規劃、品牌願景、智艙智駕、經銷商合作等。

除此之外,去庫存和爲經銷商減負,將是短期內的核心任務,畢竟,上汽通用計劃2024-2025推10款全新新能源車,在此之前,清理經銷商庫存,修復並升級銷售網絡,對於有着龐雜經銷商體系的上汽通用來說十分重要。

另外,未來上汽通用還將獲得更多產品的本土研發決策權,這對上汽通用意義重大,這也意味着上汽通用將擁有更多新車型的產品定義與研發權,可以有效減輕現在決策緩慢的弊端,與快速發展的中國汽車市場同頻共振,能給市場與消費者更迅速的反應。

轉型“陣痛”難以避免,但不破不立,打破是爲了更好的重塑。其實,作爲曾經縱橫中國車市的王牌車企之一,上汽通用既不缺技術與人才,也不缺品牌口碑,關鍵是要緊跟時代腳步,不僅需要戰略上快速調整,更要在產品力、品牌形象、營銷策略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煥新,不斷拿出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爆款產品,只有下定背水一戰的決心,才能觸底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