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抗中保臺 國民黨需要大論述
(圖/國防部提供)
俄烏戰爭尚未結束,臺灣是否會成爲下一個烏克蘭,已經不再是疑問,而逐漸成爲事實。這就是爲何臺灣社會普遍認爲2024年大選的核心議題將是兩岸。兩岸議題涉及國家定位、安全發展與臺灣未來。邏輯上說,誰能夠提出讓人信服的兩岸論述與政策,誰才能夠得到選民的支持。
兩岸問題是中國內戰的延續,因此,不同於世界上其他國家,「認同、統獨、和戰」,一直是臺灣內部的核心爭議。由於中美戰略對抗加劇,臺灣內部認同的走向,以及習近平的強勢作爲,使得臺灣不可能再閃躲回避。
「抗中保臺」雖然在此次地方選舉中沒有發酵,並不表示民進黨會在2024年大選中放棄這張王牌,特別在美國加持下,以「親美」爲依賴的「抗中保臺」;將「中華民國臺灣」詮釋爲「主權獨立」、「兩岸互不隸屬」,必然成爲民進黨的根本論述。但反觀國民黨,這幾年來,不僅沒有能力挑戰民進黨的大論述,對原本有利於國民黨的「九二共識」也開始鬆動,在兩岸認同問題上更是全面潰敗。
如何贏得2024年大選?國民黨目前的思考仍然停留在「如何讓選民討厭民進黨」,以及「誰是國民黨最強的候選人」兩點上。但僅憑這兩點,能贏嗎?
第一、不要輕忽民進黨的自省與修正能力。此次地方選舉敗選歸結蔡英文執政與用人的錯誤,以及一些豬隊友的神攻,不能看做是民進黨兩岸路線及其他非英系菁英的失敗。如果民進黨能在一番「內鬥」後,徹底擺脫蔡英文的陰影,此次不投民進黨的選民,將會重新歸隊。民進黨若能團結並推出總統候選人,再展現新氣象後,「討厭民進黨」不必然會有效發酵。
二、候選人相比不見得有利於國民黨。以目前極有可能出線的賴清德爲例,曾任臺南市長、行政院長、副總統,其個人條件不輸給國民黨任何一位候選人,調動選舉資源能力較之國民黨候選人只會更強。另外,民進黨目前執政的優勢,將使得民進黨候選人擁有府院網媒及更多企業界的挹注。
民進黨的路線已經很清楚,就是繼續「親美抗中」以「保臺」。國民黨如果沒有超越民進黨的清晰論述及方法,2024年大選的核心議題將由民進黨所主導,這絕對不利於國民黨。
不同以往,「人選」與「政黨」固然仍是投票的考量因素,但外在環境已改變,「臺灣未來命運?誰能帶來和平?」在2024年將成爲選民投票的依據。
爲了2024年的勝選與臺灣美好的未來,國民黨應儘快進行黨內辯論,找出大選應有的兩岸大論述,再進行黨內初選。最起碼得好好辦幾場初選辯論,讓最好的論述與最強的候選人能脫穎而出。(作者爲孫文學校總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