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地平線總裁陳黎明:開放合作纔是智能汽車發展趨勢

在新能源汽車飛速發展的十餘年曆程中,芯片的作用不容忽視。

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地平線總裁陳黎明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新四化”的驅動下,汽車行業正在變革,雖然智能汽車正處於激烈的競爭期,但開放合作的生態模式纔是未來智能汽車發展的新趨勢。硬件、軟件技術的更新迭代,以及靈活的合作模式,有望加快中國汽車工業從品牌自信走向技術自信,最終實現生態自信。

據報道,地平線已經發布了三款車規級芯片,完成C7輪融資,估值達到50億美元。

智能汽車的發展會進入生態合作的模式

新京報貝殼財經: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歷程中,芯片越來越受到關注。作爲芯片企業,地平線如何與新能源汽車生態共存 ?

陳黎明:汽車行業正在變革,特別是在軟硬分離、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AI技術的引入與軟件快速迭代,以及汽車量產之後生命週期的迭代更新,驅使了很多新科技企業的產生,同時也使主機廠與供應商的關係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整個供應鏈從傳統的鏈條狀垂直式模式發生變化,正在從鏈狀走向網狀,變得更加扁平化,形成網狀協作的關係。

我們希望能以芯片爲基礎發展生態,合作伙伴包括軟件供應商、硬件供應商、傳感器供應商、系統集成供應商、主機廠。地平線定義好自己的產品邊界,堅持開放合作,與大家一起把汽車生態做好。中國汽車工業從品牌自信走向技術自信,隨着生態的發展,未來也會走向生態自信。

新京報貝殼財經:作爲芯片獨角獸,地平線如何看待芯片技術飛速發展,在芯片方面有什麼規劃?

陳黎明:每一個產品基本都具有三個週期,首先是孕育期,一些獨角獸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機會,競爭者較少。此後到了發展期,競爭逐漸激烈。到了成熟期,先行者的發展受到限制,後來者應用開放生態模式超越先行者。目前智能汽車正處於激烈的競爭期,此後智能汽車的發展會進入生態合作的模式。我們堅信開放合作的模式纔是智能汽車今後發展的模式。

今年,征程5芯片會量產落地,這也是這款芯片商業化落地的階段性標誌。接下來我們會進行大規模的量產。在我們的規劃當中,下一代芯片肯定不是單一芯片,會是“家庭”。

如今,AI技術大量應用在智能汽車中,對平臺算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通過軟件彌補硬件的弱勢,又通過硬件的運算優勢減少軟件的調度和運算的需求,通過軟件硬件協同進一步提升芯片真正的技術能力,這是我們在研究實踐的。

電動化驅動需求端上漲,車規級芯片產能仍有侷限性

新京報貝殼財經:現在有許多車企摩拳擦掌意欲自研芯片,你對於車企自研芯片如何看待?

陳黎明:我覺得每個車企都有自己的戰略規劃和商務模型,目前汽車發展不再是單獨的汽車,實際是大系統、大生態、大商業圈,我們可能很難用某個產品判斷汽車商業成功或不成功,更多的是要從整個商務閉環考慮。我們還是非常相信生態合作是比較適合汽車工業發展的模式。

對於車企造芯片,地平線也是保持開放態度,我們會開放地平線的核心BPU IP給有意願、有能力去做芯片的主機廠,這是基於地平線的生態開放戰略,我們希望打造的是一個全面開放的生態合作模式。

新京報貝殼財經:地平線與多家車企都開展了合作,隨着征程5新進展的到來,地平線是否與新的夥伴牽手合作?

陳黎明:目前我們和長安汽車在征程5上有深度合作,另外有幾家已經簽了戰略開發協議,但現在還不便於官宣。

新京報貝殼財經:此前我國出現了芯片短缺的情況,地平線從這個情況中受到了哪些啓發 ?爲了防止芯片持續短缺,地平線還將有哪些行動 ?

陳黎明:關於芯片供應情況,目前整體產能無法完全滿足需求,從2020年開始出現缺芯,到目前爲止,一直比較匱乏,特別是在汽車行業。

儘管我們從公共渠道看到一些消費級訂單在下降的報道,但我們並沒有感到汽車行業芯片的產能、供應有所緩解。

我認爲最主要的原因是電動化、智能化驅動了越來越多的軟件、電子件被運用在智能汽車,需求端不斷上漲,而供給端短期也未能提升,因此車規芯片的產能具有侷限性。

對地平線來說,我們會通過開發更大算力的芯片,集成更多的功能在一個芯片上,儘量從芯片使用數量方面進行幫助,從另一個角度緩解芯片的緊張情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林子

編輯 宋鈺婷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