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甘犁:當前要加大對勞動年齡段人羣的家庭支持和補貼
保民生、保就業的政策基調在2022年的疫情衝擊下格外重要。6月2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民政部召開座談會時說,“受疫情、災情等影響,現在困難羣衆增多,要防止發生衝擊道德底線的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國的失業率有所攀升,城鎮調查失業率自2月份以來,持續超過5.5%的目標值,6月份16-24歲的人口調查失業率分別爲19.3%,創有歷史數據以來的最高。就業是個人和家庭的生存基礎,事關收入和消費,還關乎社會公平與穩定。疫情暴發至今,已逾兩年半,如何看待中國當前的就業形勢,下半年紓困政策尤其是財政政策又該如何精準發力,消費需求不足的局面能否改善?就上述問題,澎湃新聞記者近期專訪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甘犁向澎湃新聞表示,失業率有時候會掩蓋一些實際情況,比如有就業意願尚未就業的人羣。其次,當前農民工的失業問題也沒有統計在城鎮調查失業率範圍內。“我認爲一個更好的指標是就業率,就業率可以反映出更爲準確的就業情況,也有利於更好地把握就業市場變化情況。所以建議在公佈失業率的同時也公佈就業率。” 他建議,當前對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低收入羣體,發一輪現金補貼。“當前的政策是以基建發力爲主,但是絕大多數老百姓感受不到這些政策對自己的直接影響和幫助,通過發放現金補貼,可以有效提振市場信心。” “收入差距是中國經濟消費不足的根本原因。”甘犁強調,要通過提振低收入階層來完善收入分配體系。最重要、最應該做的是加大對勞動年齡段人口的家庭支持和補貼,因爲這些羣體最需要、最願意花錢,同時也是最缺錢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應該把重心從對退休人羣的幫助和關注,逐漸地轉向對勞動年齡段人口的家庭幫助和支持。就業率反映就業規模,有較好的可比性澎湃新聞:二季度以來,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高企,目前勞動力市場是否存在結構性失業或週期性失業,或者說當前的失業率受短期影響因素更大?甘犁:首先,失業率要以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爲準,目前看起來不樂觀。年輕人的失業率,在七八月份或者是暑假以後,還會有一輪上漲。尤其是16~24歲的青年失業率會繼續上漲。其次,要更爲準確地把握就業或者失業情況,目前這個階段一個更好的指標是就業率。就業率反映的是就業規模,有較好的可比性。失業率有時候會掩蓋一些實際的情況。失業率計算中不包括沒有就業意願的人。這部分人在疫情期間有可能變化較大,因此不同時段的失業率的可比性不如就業率。建議在公佈失業率的同時也公佈就業率。第三,看失業情況, 要分人羣來看。對於低收入的人羣,因爲紓困政策目前對他們沒有很好的補貼,他們必須得去工作。這批人的就業意願很強,只要是經濟有所恢復,就業情況肯定會提升,即使工資不是特別高,他們也會去工作。低收入人羣的就業主要取決於僱傭方。這時,較高的失業率更多是週期性的,而不是結構性的。但是,還有另外一種情況。這次疫情衝擊的時間比較長,也可能會出現有一些積累的人羣,甚至包括家庭條件還比較好的大學畢業生,他們的就業意願受到了一些影響。如果像其他國家一樣,居家隔離一段時間以後,一部分人既減少了消費,又同時不去上班了,就業意願躺平了。這是我們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它會讓我們進入一個不好的平衡,經濟發展會受到影響。如果這種情況發生,較高的失業率就有可能是結構性的。公佈更爲詳細的就業失業數據,會有助於學者把問題研究得更爲清楚,及時推出合理的政策建議。 澎湃新聞:目前公佈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可能對農民工的失業問題還有大量遺漏,因爲他們失業後只能返鄉,就不在調查範圍內了。是否表明真實的就業情況更爲嚴峻?甘犁:我的理解,目前務農的沒在統計範圍內。城鎮調查失業率,首先就業人員一定要居住在城鎮地區,如果回到了農村,就不在統計範圍之內了。所以我強調要用就業率,以所有工作年齡段人羣爲基礎,分別給出務農和非農的就業比例,這樣比較起來更科學,也不會出現遺漏返鄉人羣的情況。回到週期性和結構性失業的問題。週期性失業就是,如果進行擴張性經濟政策,經濟開始恢復,包括疫情開始緩和,有一批失業人羣必須工作,這批人的失業應該是週期性的。一旦有了就業,就有了需求,也就有了供給,經濟會繼續往前走。我們擔心的是結構性的或者長期性的失業。疫情衝擊以後,社會中有一部分人羣進入低消費、低就業或者不願意就業的狀態。澎湃新聞:分行業看,疫情以來,受外需推動,出口製造業一直是中國經濟的亮點,也是保就業的主力軍。但是今年受國內主要城市疫情影響,出口不及預期,這是否直接影響了目前的就業形勢?甘犁:中國的出口企業大概只有50萬到60萬家。出口能吸納的就業可能在沿海地區,但量應該沒那麼大。真正吸納就業最多的行業還是服務業,我們的第三產業產值佔比已經超過50%,因爲它的人均產出低於第二產業,所以服務員的就業人口肯定超過50%。但是服務業的發展,取決於居民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所以,一種擔心是疫情以後居民消費意願會不會受到影響。目前消費仍然復甦得非常緩慢。要有效地增加就業或者降低失業率,是需要消費的復甦和增長。消費的增長恰恰是中國經濟最薄弱的一個環節。中國經濟過去的模式是以投資、尤其是基建投資來拉動。這些行業雖然資金量很大,但是它吸納就業的人數並不多,本質上這些行業是資金密集型的,而不是勞動密集型的。 澎湃新聞:吸納就業以接觸性服務業爲主?甘犁:疫情防控對服務業的影響比較大,尤其是接觸性服務業。非接觸性服務業規模還很小。當然大學生團體是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羣體,這個羣體可能更多是在高端服務業,總體上以白領爲主。澎湃新聞:最近兩年,輸入性通脹壓力給下游的中小企業帶來相當的成本壓力,處於疫情下,企業選擇裁員也是一種降低成本的辦法?甘犁:企業肯定會有裁員。企業受到成本衝擊,解決的辦法,首先是減少成本支出,比如減少人力成本支出,這時企業可能會選擇裁員,如果減少成本支出也不行,那企業可能就要關停了。 紓困政策應針對勞動年齡段的人羣澎湃新聞:今年各級政府的減稅降費力度較大,如何看待當前的紓困政策,下半年是否需要調整?甘犁:我認爲在當前要對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低收入羣體,發一輪現金補貼。目前各界也都在呼籲。當前的政策是以基建發力爲主,但是絕大多數老百姓感受不到這些政策對自己的直接影響和幫助,通過發放現金補貼,可以有效提振市場信心。如果沒有這些立竿見影的舉措,今後要恢復經濟發展的信心,包括恢復消費的信心,會有困難。具體方式上,我們可以利用國家稅務總局的個稅APP系統,對低收入居民發放現金補貼或者消費券。目前,個稅APP只是針對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羣體,應該讓更多的人甚至所有的成年人,都註冊這個系統並填報。這是一套已經建立起來的行之有效的信息基礎設施,可以成爲一個國家財政和居民直接溝通的體系,可對低收入階層進行暫時性補助,以應對疫情衝擊。 目前對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個人,有包括老人,小孩等7項抵扣。我們可以對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個人,根據5000元以上收入抵扣額度的10%發放補貼。1000元的抵扣額,發100元補貼,這個舉措實施上是可行的。現在幾乎人人都有防疫APP。填寫個稅APP本身,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填好以後,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就不發放補貼了。這樣補貼也精準。如果有人沒有勞動收入但其他收入和資產較高,發給他們可能是錯發。即使這樣,問題也不大,因爲絕大部分是有效的。發放現金對提升市場信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會直接提升我們的消費。研究表明,對低收入羣體發放現金,至少70%的數額都會用來消費,這對我們短期的消費有明顯刺激作用,也可以顯著提振中長期的市場信心。我還是堅持長期持有的觀點,收入差距是中國經濟消費不足的根本原因。收入差距的問題,不是指我們在一級市場上,在初次分配的時候,限制高收入階層,而是要通過提振低收入階層來完善收入分配體系。目前中國社會保障體系中,對勞動年齡段的家庭補助救助嚴重不足。我們的研究發現,中國對老齡人口的保障程度與經濟發展水平基本匹配,相當於人均GDP1.4萬美元的國家水平,而中國對勞動年齡段人口的保障水平僅相當於人均GDP3000美元的國家,遠低於經濟發展水平。因此,最重要、最應該做的是加大對適齡勞動年齡段的家庭支持和補貼,因爲這些羣體最需要、最願意花錢,同時也是最缺錢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應該把重心從對退休人羣的幫助和關注,逐漸地轉向對勞動年齡段的家庭幫助和支持。澎湃新聞: 這筆支出應該由中央財政來統籌?甘犁:應該由中央財政來支出。現在地方財政很困難,中央財政目前也不容易,因爲我們的財政收入在下降。但是中央財政有足夠的能力去預支未來。全球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政府都在借錢。我們的中央政府負債佔GDP的比重是很低的。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市場也有信心,中國還會長久地發展,在這個時期,借一點錢來做這種事情是應該的。這個時候借錢實際上也是表明中央政府對未來的一個信心。中央財政現在拿錢出來,是很困難的。但我們仍然有幾千億、幾萬億去修一些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資金很多是借的。政府既然願意借錢去修一些基礎設施,何不改變思路借錢來刺激消費。從投入產出來說,基礎設施的邊際產出是不如給低收入老百姓發錢。所以,政府是有手段有方案的,只是需要下定決心來做。澎湃新聞:但目前階段很多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不佳,怎麼辦?甘犁:地方財政有一個特點,在經濟好的時候困難,在經濟不好的時候也困難。因爲地方財政有無限的花錢動機,永遠都會覺得錢不夠用,總是可以找到花錢的事來做。當然,現在比以前困難也是事實。目前,地方的三保(保民生、保工資、保運轉)都有一定的困難,尤其是一些地方財政收入不足的地方,三保主要是依靠中央轉移支付來完成的。有一個大致的比例,全國60%的縣區政府,他們的三保支出是靠中央的轉移支付的,或者說最基本的支出都要靠轉移支付。 澎湃新聞:地方的三保困難根源在哪?甘犁:還是地方的財政收入不夠。有一部分區縣一直很困難,另外一部分以前有一些土地財政的補充可能好一點,今年以來的土地財政收入下降很快。澎湃新聞:但是土地出讓金屬於專項收入,是否存在一個專款專用的問題?甘犁: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相關支出中確實一多半資金是用於土儲(及收攬土地、土地平整、前期開發等)和拆遷的徵地補償款。有一個大致的比例,主要用於土地直接相關的支出,在全國範圍的比例可以達到70%。剩下30%的資金是可以用作其他支出的。現在逐漸也有些規定,比如說土地財政淨收益中要有一半用來作爲鄉村振興等政策。總體來說,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收入中,相當一部分是有自主使用權的。經濟發展越落後的地方,財政收入越低,可能土地財政所佔比例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