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智譜AI張帆:模型能力如何轉化爲業務價值成熱點

中新經緯8月13日電 (王玉玲)“我們這次來西普會,跟很多醫藥企業進行了交流,他們對大模型的熱情很高。”智譜AI首席運營官張帆在西普會期間接受中新經緯等媒體採訪時說道。

所謂大模型,是指擁有超大規模參數、超強計算資源的機器學習模型,能夠處理海量數據,完成各種複雜任務,如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等。

在“AIforHealth高峰論壇”上,張帆援引信息技術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預測稱,到2026年,將有超過80%的企業會使用生成式AI。現在幾乎所有企業或多或少已經在應用這樣的技術,大模型會變成社會的基礎生產要素,目前大模型已在製造業、消費、醫療、教育、文旅等多個行業落地。

對於現今大模型的發展趨勢,張帆認爲,從技術層面,大模型已經開始從淺水區進入深水區。“原來我們總是問單點任務,他就憑着知識給你回答,這些回答邏輯沒有大問題,但是價值不大,在今天,大模型開始進入深水區,它可以進行任務拆解,將用戶問題分解成子任務,然後去請求真實數據,拿回來加工成有真正洞察的結論。”張帆說道。

所有的新興技術都難以避免商業化話題。

2024年5月,智譜AI曾對旗下產品進行了大幅降價。據智譜AI方面介紹,智譜AI開放平臺的新註冊用戶獲得額度從500萬tokens提升至2500萬tokens,個人版GLM-3Turbo模型產品的調用價格從5元/百萬tokens降低至1元/百萬tokens。GLM-3TurboBatch批處理API也便宜了50%,價格爲1元/200萬tokens。

“降價的好處是讓大家可以更加容易和低成本地應用模型,此外,我們還開源了19個模型,大家可以更加容易地去應用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對於生態繁榮是有好處的。另外,模型價格下降是算力和算法的大幅提升帶來的。”張帆說。

對於企業們如何看待和應用大模型,張帆表示,企業應當進行幾個要素的衡量,一是數字化程度,是否有足夠數量、質量、可信的數據,如果這些都沒有,就談不上智能化。二是明確的場景,需要找到一兩個明確的場景,將業務跟大模型結合,纔有信心再進行下一步。三是測試指標,大模型是“副駕駛”,幫助業務提效,而不是替代人,要對大模型合理期待,持續投入,既不可以高估短期效果,也不要低估長期潛力。

談及大模型行業未來的主要競爭力,張帆表示,2024年和此前顯著差異的地方是,客戶現在更加關注如何從模型能力轉化爲業務價值,去年大家可能更多地看模型能力,而今年大家都是業務導向,希望大模型能帶來結果。所以,是否具備一個足夠強大的模型能夠應用落地,是否有足夠豐富的矩陣覆蓋應用場景,以及是否有完備的服務體系就成爲擺在大模型企業面前的考驗。

“大模型的價值驗證標準是持續在變的。我們經常說,每六個月,大模型的用戶變了,競爭環境也變了,我們希望今年能在主流行業裡面都能找到那些能帶來明顯幫助的場景,並且跑通。提升大模型在各個行業裡的滲透率,帶來業務價值。”張帆說道。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王玉玲:wangyuling@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