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取消公攤:得房率變化影響樓市

【多地擬取消公攤計價,引發房產市場關注】最近,多地計劃對公攤開刀,或取消公攤計價,或逐步推進取消,銷售房屋時按套內面積計價。總價不變時,取消公攤只是計價方式變化,關鍵在於讓室內面積更透明,讓購房者更有獲得感。房產產權證會寫明實用和公攤面積,若僅取消公攤面積計價,單價提升,只是計價方式改變。若取消公攤鼓勵開發商減少公攤,會降低小區質量,損害小區品質,讓購房者受損。公攤面積包含大堂等,高層因更多設施會增加公攤面積,老房子得房率高,新房子低,有些高層得房率已降至 72%、70%左右。廣州 840 多個戶型產品,得房率在 70%—80%的有 524 個,60%—70%的有 7 個。山東青島一市民購買 110.25 平方米住宅,實際套內僅 61 平方米左右,合同套內面積 75 平方米,差值主要在牆體。購房者買房如同開盲盒,公衆反感公攤,尤其不透明情況。但公共設施如電梯等又很必要。小區報建審批控制容積率,開發商會通過送陽臺等方式增加面積。同樣建築面積,不同時期和開發商的住宅實用面積差異大,新規下通過政策調整解決公攤難題,得房率超 100%,若按套內面積計價會致價格上漲。按建築面積計價單價不變,得房率提升相當於變相降價,可促銷售,但對低得房率的存量一二手房源不利。市場靈敏,得房率不同樓盤市場價值差異大。深圳小產權交易按室內面積計算。對購房者來說,按套內面積計價心理易接受,但要甄別公共配套。更重要的是不犧牲公共配套,讓購房者少花錢得更多實用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