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發力 構建“大思政”工作新格局
學校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也是提升思政引領力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思政引領力、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環節。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多措並舉,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具有金融特色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使得人才培養工作煥發出澎湃活力。
堅持黨建引領 標定正確航向
黨委書記“牽頭抓”。學校成立由黨委書記和校長擔任組長的課程思政工作領導小組,將課程思政建設作爲學校黨委工作的重要議題和學校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統籌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
黨政領導“帶頭上”。學校組建由黨委書記、校長牽頭的思政課教學指導組,統籌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黨委書記帶頭,全體黨政領導班子成員走進課堂、走上講臺,開展“開學第一課”“書記講黨課”等活動。
基層黨建“強落實”。堅持黨建與思政教育融合,把課程思政建設作爲教師黨支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和抓手。明確黨總支每學年至少組織一次課程思政建設推進會議,黨支部每學年至少組織兩次課程思政建設研習活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先鋒作用。
堅持“三個健全” 推動系統落實
健全制度體系。學校制定並實施《浙江金融職業學院課程思政建設方案》等制度,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建設、課堂教學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實訓環境建設、校園文化建設、評價激勵機制,確保課程思政建設全覆蓋。
健全組織架構。學校成立課程思政研究中心、各二級學院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課程思政教學研究指導中心,形成“校—院—課”三級組織。7個二級學院結合專業、課程特點,梳理和挖掘思政元素,凝練各具特色的院訓。例如,工商管理學院的院訓爲“融義於商、理德兼爲”,國商院的院訓爲“敦品勵學、商達天下”,打造“一院一品”七彩金院。
健全運行機制。探索形成“明確目標—挖掘元素—編制教案—開展教學—反饋評價”的課程思政具體實施路徑,使每個專業二級學院、每名專業課教師都能在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幹出自己的“特色”,確保門門有思政、課課講思政,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有機融合。
堅持“抓好三主” 全面融入教學
抓好教師隊伍“主力軍”。通過專題培訓、專門研究、專項考覈,讓每名教師懷有“思政心”。學校在“生評教”“教評教”中設置課程思政評價指標,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和教學效果作爲教師考覈評價、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的重要內容。
抓好課程建設“主戰場”。分類推進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實踐類課程思政建設,增強育人的針對性,使每門課程都有“思政鹽”。優化內容體系,將課程思政作爲課程設置、教學大綱覈准和教案評價的重要內容,落實到教育教學各方面,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
抓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健全課堂教學管理體系,成立課程思政教學督導專家組,深入課堂審課程思政元素是否融入、聽課程思政元素如何融入、評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如何,提高課程思政內涵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水平,讓每節課堂具有“思政味”。綜合運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用好金融資源“活教材”,將金融文化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春風化雨、潛移默化。
堅持載體賦能 推動改革創新
用好課程思政資源平臺。學校擁有浙江省高職院校僅有的一家教育部門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連續主辦3屆全國職業院校財經商貿大類課程思政集體備課活動,形成系列課程思政優秀成果。
建好全國高職院校首家馬院。2015年,學校率先成立全國高職院校首家馬克思主義學院,以“守好馬院姓馬的底色,保持金融行業特色,突出品牌創建亮色”爲根本,積極構建紅色金融文化育人工作模式,建設獨具特色的“紅色陣地”,即一“展館”、一“長廊”、一“基地”,充分發揮紅色金融文化在思政教育、道德示範、價值引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搭建校內特色育人載體。學校充分運用金融特色教學資源,搭建金融特色思政育人“大舞臺”。學校擁有浙江省首家在高校建立的貨幣博覽館,系統收集了從先秦到現代的貨幣和票據票證,其中國家級別珍貴文物153件。貨幣博覽館內珍藏有各類紅色文物,據此開展“紅色貨幣”“紅色金融家”等體驗式教學,在新時代講好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以特色二級學院爲載體,探索課程思政實踐路徑。例如,明理學院開展“明法理、明德理、明事理、明學理、明情理”的“五明理”教育,致力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銀領學院以訂單培養爲特色,與126家銀行開展校企合作,傳承“零差錯”金院匠心。
未來,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將持續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也將持續釋放動能,爲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積極貢獻金融力量。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副校長 陳穎淑)
《中國教育報》2025年01月22日 第03版
作者: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副校長 陳穎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