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打亂節奏 北京不選邊保利益

黎安友(Andrew Nathan)。(摘自維基百科)

黎安友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東亞研究所主任。其研究領域爲中國政治、外交政策等,爲中國研究學界的資深學者。

黎安友日前於《外交政策》雜誌發表文章〈中國爲何在烏克蘭議題上保持「和諧」?〉(Why China Threads the Needle on Ukraine),解釋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爲何既不支持也不譴責俄羅斯總統普丁,又刻意與莫斯科保持距離?

黎安友解釋,答案藏在中國外交政策的首要原則:不信任美國。由於中國尋求成爲亞洲的主導力量,作爲戰略現實主義者,中國領導人一直認爲美國會爲了維持在亞洲的主導地位,進而反擊中國。

他稱,北京相信,中國仍在穩步前進,美國則陷入不可逆轉的衰落之中。然而,俄烏戰爭促使美國朝野形成罕見的共識、鞏固同盟體系,並導致美國認爲自己與中俄的價值觀衝突和體制衝突,是生死之爭。戰爭還給美國一個藉口來施壓中國,並加強對臺灣的防禦承諾。

他認爲,中國的戰略重點是:避免做任何會打斷美國衰落進程的事情。北京認爲,道德姿態是美國長期用來合法化其政治控制和軍事幹預的手段,現在,華府想通過離間中俄來從俄烏戰爭中獲利。

但黎安友認爲,北京不會落入這個圈套。儘管中俄在邊界、中亞影響力等許多問題上存有分歧,俄羅斯也因戰爭而降低實力。但除非普丁政權崩潰,否則即使是一個衰落的俄羅斯,也可以被中國用來抵抗美國霸權。中國不會放棄這個重要戰略伙伴。

然而,站到普丁一邊,會增加中國面臨的阻力,並減少接觸西方市場、資本和技術的機會。中國不希望被利用,而過早捲入與西方的對抗中。中國更願意讓歷史按照既定軌跡發展─中國逐漸崛起,美國逐漸衰落,而在此過程中,美國不要與中國脫鉤及對中國採取徹底的遏制政策。

黎安友稱,這些複雜的算計,解釋爲何中國在言辭和行動上都採取中間立場。看着歐洲大戲上演,中國將繼續袖手旁觀,當一切塵埃落定時,中國則希望重新走上其重回亞洲巔峰的長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