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後 美俄歐新局

(圖/美聯社)

在沒有烏克蘭及歐盟代表參與情況下,美俄談判代表在沙國首都利雅德進行了首輪4個半小時的談判,據悉俄羅斯仍堅持無法忍受北約盟國允許烏克蘭成爲會員國的立場,且態度強硬。由於美國自川普以下的國安官員都曾表達烏克蘭加入北約是不切實際的停戰安排,因此雙方在此議題的歧見不大。結果若此,烏克蘭會接受嗎?歐盟會接受嗎?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不會接受任何未經其同意而達成的協議,德國總理蕭茲重申不得在略過烏克蘭的領袖下做出任何決定,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克拉絲亦曾表示,沒有烏克蘭和歐盟的參與,就不會有可信與成功的談判,也不會持久和平。若美俄最終達成停戰協議,並強迫烏克蘭接受,烏克蘭有能力說不嗎?說不的結果恐是美國停止軍援,歐洲國家有能力接手嗎?

川普對於首輪談判結果倒是充滿信心,主因是認爲「俄羅斯想要做點什麼」,並表示可能會在本月底前與普丁會面,且自認有能力結束這場戰爭。川普的言論聽在烏克蘭與歐盟領袖們的耳裡,應該是膽顫心驚吧!畢竟美國在沒有烏克蘭及歐盟代表參與的情況下,就單獨與俄羅斯官員會面討論如何結束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最嚴重的衝突。

二戰以來歐洲最嚴重的衝突,理應由歐洲各國設法解決纔是,然而歐洲國家沒有能力解決,纔會由美國出面。這也就是爲何美國中東特使維克特夫針對未邀烏克蘭與歐盟代表參與談判時表示,過去他們曾經試過但是沒有結果,不邀請是避免人數太多不好談。言下之意,歐盟代表參與恐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更何況歐洲還被美國副總統範斯奚落其危機不在外部而是在內部!這對歐洲各國而言,真是情何以堪!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表示,沒有人被排除在外,任何解決方案都必須爲各方所接受,隨後也與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和歐盟的高級外交官通話,簡報了談判情況。只是美防長赫格塞斯表示美國不再以歐洲的安全爲對外政策重心,讓歐洲國家領袖意識到北約與美歐關係已經有了根本性的改變,歐洲國家將不再相信美國是可靠的夥伴。

誠如前任立陶宛外長表示,過去參加北約的盟國都相信安全會得到保障,但美國官員的發言,彷彿意味着一個時代的改變或終結。對歐洲國家而言,這是喚醒沉睡的警鐘,代表歐洲國家要在國防上投注更多資源,擔負起維護安全的責任。准此以往,不論最後美俄停戰談判結果如何,美歐俄關係勢將進入新局。(作者爲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