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西方舉起“大棒”,中國準備“胡蘿蔔”

參考消息網8月8日報道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亞歷山大·洛馬諾夫就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接受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採訪,重點探討了中國在實施新的改革措施道路上面臨的外交挑戰。洛馬諾夫在採訪中表示,西方爲外國在華投資者準備“大棒”,而中國爲他們準備了“胡蘿蔔”。

記者問:中國領導人指出,中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這意味着什麼?

洛馬諾夫答:全會的重點是經濟發展和中國的現代化問題。然而,其決定顯然將對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係產生長期影響。對“黑天鵝”和“灰犀牛”的提醒表明,中國對保持穩定相當關注,而保持穩定是爲了繼續推進改革。突發事件不應導致中國經濟發展大幅放緩。

西方未能迫使中國改變其經濟政策和方針。但美國無意退讓,過去對日本等經濟對手成功施壓的例子激勵着美國。

問:您是說美國想迫使中國接受美國提出的條件——類似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與日本達成的協議?

答:1985年,日本與美國簽訂協議,調整日元對美元的匯率。結果是日元升值,日本製造的商品失去了競爭力,而美國商品的競爭力反而增強了。

西方想要迫使中國減少在海外市場的存在,以避免與中國高科技產品的競爭。中國經濟越強大,美國就越想讓其全面而徹底地“日本化”。

但三中全會的決定讓西方的這一希望化爲泡影。發展新質生產力意味着中國將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源來打造先進產業並獲取新技術。

問:說到與外國夥伴的關係,我們不能忽視全會主要文件的另一個方面。其中提到,要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這意味着什麼呢?

答:這首先涉及投資領域的政治決策。中國經濟日益發達和複雜。

沒錯,中國仍然致力於吸引外資,但要在中國經濟中找到有利可圖的細分市場已經不再那麼容易。爲吸引外國投資者,中國政府正在開放過去封閉的行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領域。隨着中國技術發展水平的提高,中國嘗試向外國人打開一些新“門窗”,吸引他們投資那些中國企業開發不足而外國企業仍然具有競爭力和優勢的領域。中國不是要管控外國投資者,而是願意爲他們提供符合中國重點發展方向的新投資機遇。

問:那制裁呢?外國人或許樂意進入某些領域,但會遭到(本國政府的)制裁!

答:這就是“胡蘿蔔”與“大棒”的較量了。一方面,西方國家會爲那些希望與中國在科技領域開展合作的公司準備越來越有威力的“大棒”。另一方面,中國也看到了這一點,開始提供越來越多的“胡蘿蔔”,例如爲外國投資者提供更多的保障和優惠。中國明確提出了這一政策,要爲外國投資者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開放他們以前無法進入的一些有吸引力的領域,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本文是國際文傳電訊社8月4日稿件,原題爲《洛馬諾夫:西方爲外國在華投資者準備“大棒”,中國準備“胡蘿蔔”》。(編譯/趙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