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智能手錶功能應重“適”不重“多”(百姓關注)

本報記者 史一棋

雙攝像頭可拍照可視頻,發佈朋友圈動態,20米游泳級防水,加好友免費通話,拍照自動識別學英語……這麼多功能,都可以在只有一個按鍵的兒童智能手錶上實現。隨着兒童智能手錶逐漸“手機化”,功能越來越多,帶給兒童豐富體驗的同時,也受到部分家長的詬病。

“過度使用智能手錶導致孩子視力下降嚴重,才隔半年又要換新眼鏡。”上海靜安區讀者劉女士對記者說,因爲絕大部分手錶內置開放系統,手錶除了通信、定位等基礎功能,遊戲、短視頻、美顏相機等非必要功能都可以通過安裝第三方軟件實現,“越來越像大人們用的手機,讓孩子沉迷其中”。

一些手錶設置用戶壁壘,只支持本品牌用戶互相加好友及免費通信。“如果一個班的大多數孩子都在用同一品牌智能手錶,使用不同品牌的孩子和他們就易形成一定的社交阻隔,久而久之可能被孤立。”北京海淀區讀者孟女士是某小學三年級的班主任,她說兒童智能手錶部分功能的設定,讓一些家長感到“被綁架”。

此外,兒童智能手錶裡誘導充值、預裝軟件的廣告讓人防不勝防。“有的軟件看上去是學習軟件,實則含有誘導孩子購買會員的項目。”孟女士說,手錶屏幕小,加上孩子辨別能力弱,經常出現誤付費或過度付費的問題,家長們只得爲這些隱性消費買單。

對於上述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劉鵬認爲,一方面應該意識到兒童智能手錶逐漸“手機化”是企業提高產品競爭力的一種策略,要求企業產品水平停留在數年前兒童手錶剛起步、還沒達到智能化的水平是不現實的;但另一方面,企業不應該爲了產品競爭而失去底線,將無益於兒童成長的功能加入手錶中。兒童智能手錶並不是功能越多越好,適合的纔是好的。

2022年發佈的國家標準《兒童手錶》針對兒童智能手錶的靜態定位、通話、電磁輻射、信息安全、電池安全、充電安全、佩戴安全溫度等提出了要求。中國網絡安全產業聯盟組織制定的《兒童智能手錶個人信息和權益保護指南》今年3月起正式實施。指南提出兒童手錶製造者需要考慮在監護人控制應用程序中設置足夠的功能,以確保監護人能夠對兒童智能手錶的特定操作進行適當控制,如交友功能、應用內付費、內容發送等操作。

“若兒童智能手錶設置過多功能卻沒有相應的保護機制,就可能導致網絡沉迷、帶來安全隱患,也可能在無形中弱化孩子的現實社交能力、主動思考能力,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劉鵬建議,企業應自覺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模式在各種終端落實到位,建立有效的防沉迷系統,“謹慎添加附加功能,實施嚴格的應用規範,加強信息安全保護。同時要爲家長把關提供支持,在家長端進行精細優化,協助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針對兒童智能手錶目前存在的問題,市場監管也要及時跟上。山西長治市讀者周女士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行業審覈與監管,根據新情況不斷完善制度,構建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比如,行業標準中可增加要求產品不得設置加好友的品牌壁壘。“真正有競爭力的兒童智能手錶,是考慮到兒童特點和需求,最適合兒童使用的智能手錶。”周女士說。此外,家長也要注意自身言行,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頻繁使用手機,應該多陪伴孩子,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電子設備。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2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