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的老上海回憶縮影:不到「黃河」心不死

繁花的老上海回憶縮影:不到「黃河」心不死。(澎湃新聞)

《繁花》開啓上海城市記憶電閘,整齣戲核心街道黃河路,跟着復活熱絡。一代人記憶裡的黃河路,是大上海繁華縮影。而「霓虹養眼,萬花如海」的黃河路,在美食街之前,是「清末民初的小文化街」,誕生過中國第一名女西醫,也有着「中共中央最大的秘密印刷機關」和「新越劇搖籃」。

澎湃新聞報導,歷史上的黃河路,商賈雲集。鼎盛時期,全長755米的小馬路上,開了大香港、金八仙、來天華、笠笠、大上海、粵味館、苔聖園等近百家飯店,生意火爆,上午十點營業到次日凌晨五六點,幾乎都要提前半個多月訂位,春節一到更一位難求。

盛極而衰,黃河路因時代而興,也被時代所棄。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黃河路受到巨大打擊,當街拉客、惡性打折等現象叢生,2003年SARS成了最後一根稻草,很多店鋪倒閉。接二連三市場危機,不少業主只能分割店鋪,改做小吃、旅店找尋活路。

回顧黃河路,清末民初是條小文化街。《上海地名志》記載:黃河路修築於清光緒13年(1887年),原名東臺路;光緒30年(1904年)改名派克路(Park Road);民國32年(1943年)以黃河改今名。

東臺路時期,商號稀少;清末民初派克路有條弄堂德華里,有許多書店,如章福記、昌文沈鶴記、共和、鴻文、尚古山房等。還有幾家印刷廠和裝訂作坊,爲這些書局服務,漸漸熱鬧起來,這一帶也被稱爲「小文化街」。

鄭逸梅《清末民初文壇故事》記載:丁雲亭1911年創辦尚古山房。最早位於德華里,老宅年久翻修,店舖搬到牯嶺路人安裡。上海南京西路國際飯店建成後,尚古山房又遷到其北面約100米左右位置。

尚古山房的招牌,早先請末代狀元胡春霖題寫,後來又請譚延闓題寫。尚古山房起初專印字帖,當時拓本及珂羅版碑帖深受歡迎,還遠銷日本,朝鮮、越南,新加坡及南洋一帶。後尚古山房還印行《四書》《五經》《古文觀止》《康熙字典》《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等書。

寶總是《繁花》劇中黃河路上的風雲人物,而辛亥女傑張竹君,則是清末真實世界黃河路上風雲人物。張竹君1876年生於廣州番禺,父親做過三品京官,家境富裕,1900年以優異成績成爲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西醫。清光緒30年(1904年)張竹君設診所於派克路登賢裡,同年又在派克路17號開設女子中西醫養病,次年又在派克路16號創立女子中西醫學校,是中國人自辦第一所女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