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保單掀搶購潮!市面上銷量破10萬 國壽第一
▲防疫保單目前銷量破10萬。(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臺灣產物保險近日因「防疫神單」一夕爆紅,其他壽險相關產品也引發熱議,截至目前,市面上因應防疫推出的保險商品,從去年3月以來,已賣出超過10萬件。
金管會昨(21)日公佈最新數據,去年疫情爆發以來,含企業和個人的承保件數共有14萬8,745件,保費收入7,152萬元;其中,壽險龍頭國泰人壽針對疫情推出「國泰人壽心安逸一年定期住院日額健康保險」,目前就銷售大約9.7萬件。
國泰人壽指出,在109年3月5日特別針對疫情推出「心安逸一年定期住院日額健康保險」,因疾病或傷害而於醫院接受住院診療者,依實際住院日數乘以住院醫療保險金日額的1到2倍給付「住院日額保險金」,若因疫情入住負壓隔離病房者,再額外以3倍的住院醫療保險金日額爲計算基礎,給付「加護病房或燒燙傷病房保險金」。
以15歲男性投保一年期,保險金額1,000元,年繳保費930元爲例,倘若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每日可擁有1,000~2,000元的住院保障、入住加護病房或負壓隔離病房每日額外再給付3,000元,換算下來每日保險費不到3元,就可以擁有基礎的住院醫療保障。
鑑於全球疫情仍未完全趨緩,國泰產險推出「新世紀添福2.0」的保障,當民衆確診法定傳染病時將可申請一筆「法定傳染病補償保險金」。
以新冠肺炎(COVID-19)爲例,因屬於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法定傳染病補償保險金」額度爲5萬元,可紓解因就醫治療產生的費用支出或工作受影響的薪資缺口;如果不幸罹患的是第一類到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也能申請到5,000元的補償。
其他大型壽險公司也有推出防疫保單,富邦產險推出個人防疫險專案「疫起守護」,爲民衆打造防疫專屬保單,無須加購其他健康保險可單獨購買,且無等待期即刻生效。以投保計劃一爲例,若民衆因法定傳染病收到隔離通知時,定額給付1萬元;若隔離時民衆經醫師診斷確定罹患「法定傳染病」時,將定額給付法定傳染病關懷保險金1.5萬;因法定傳染病住院診療時,依實際住院日數給付住院日額保險金每日1,500元,專案計劃一年保費1,577元,費率不分年齡性別單一費率,即使0歲新生兒也能享有保障。
臺灣人壽自109年4月1日推出「臺灣人壽安心365全戶罩專案」其中包含一年定期住院日額健康保險主約及附約,提供0至65歲民衆購買,採主約、附約互搭設計,「一家之主若投保一張主約,其他成員均可以附加投保附約」。
保戶若不幸於保障期間內感染法定傳染疾病,不受30日等待期之限制,還可以獲得一筆新臺幣1萬元的「法定傳染病慰問保險金」並依其住院天數可得到每日新臺幣2,000元的「住院保險金」,如需入住負壓隔離病房,除原住院日額保險金外,還提供每日新臺幣2,000元的「特別病房保險金」,合計每日享有新臺幣4,000元的住院日額。以一家四口爲例,若40歲爸爸購買主約, 則40歲媽媽、10歲兒子及8歲女兒皆可附加附約,如此一來全家投保只要年繳保費新臺幣6,335元(含轉帳則扣);自109年4月1日推出以來,截至109年12月31日爲止,已銷售約6,900件。有別於上述幾家屬「個人型」的防疫保單,南山產險「金防疫」專案是全臺第一張特別爲業主補償設計的主保險商品,透過商品模組化,依「每日補償金額」的不同分爲四種方案。
客戶只需依照所屬行業類別與保障需求,選擇所需方案,就能投保。若不幸業主或其員工,因罹患法定傳染病或與罹患傳染病者接觸,致營業處所遭主管機關要求撤離,造成被保險人停業損失,南山產物將依「每日補償金額」乘以「補償日數」進行賠付,每一次事故補償日數最高以30日爲限,保險期間累計最高以60日爲限。
若業主或其員工無罹患傳染病或與罹患者接觸,僅因預防性停業而有損失者,不在承保範圍內;以投保每日補償金額新臺幣1萬元的「小吃店」爲例,保險期間內最高賠償金額60萬元,僅需年繳保費7,000元。
意即平均每天僅約19元的保費,就可擁有停業損失的補償保障,爲中小企業主在防疫停業期間設下一道停損屏障,爲後續復工之路提前佈局。
自2020年4月底推出至今,透過內部大數據統計資料發現,已投保的中小企業主當中,有超過五成是餐飲業,若再加上一般商店行號,兩者合計逾七成。
南山產險強調,「金防疫」專案的保障範圍不只新冠肺炎(COVID-19),包含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登革熱、新型A型流感等法定傳染病,都在保障範圍內。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表示,自家「健康御守+」,隨着國內疫情升溫,當保戶經醫師確診爲法定傳染病時,可先領取1至3萬元不等的補償保險金,若不幸因新冠肺炎住進負壓隔離病房,每日給付可達3,000至9,000元之保險金,當連續住院90日以上,則可領走50到150萬元不等的一次性的突發傷病特別慰問金。
▲臺產防疫神單,隔離就賠10萬。(圖/翻攝臺產保單)
另外,臺灣產物保險防疫神單雖然竄紅,但據瞭解,目前因人力因熱賣「接單接到手軟」,有內部主管坦言,若不堪負荷,不排除停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