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出海之旅:貴州阿媽用苗繡點亮倫敦
文/林丁
編輯/杜洋
9月中旬,北京已經進入初秋,貴州人楊春林帶着40多名貴州繡娘坐上大巴。她們之中年齡最大的已經72歲,大部分人是第一次來到北京。一天前,她們剛剛從貴州黔東南的苗寨走上中國時裝週的舞臺,一天後,她們一針一線繡出的服飾將出現在倫敦。
9月15日上午,在倫敦薩默塞特宮前,一場時裝秀剛剛結束。一片西裝革履中,楊春林和母親穿着隆重的苗族傳統服飾坐在觀演人羣的最前方。人們對他們身上的衣服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
“你們想試試這些服飾嗎?”楊春林問圍上來的兩位外國女士。“Yes!”她們興奮地回答。
於是一場未曾預料的走秀再次上演。楊春林的母親穿着苗衣走在最前面,提着籃子,裡面裝着糯米和雞蛋。楊春林緊隨其後,身上是母親爲他做的百鳥衣。在他們身後,跟着5名外國友人,一名黑人穿着精緻的苗繡西裝,苗繡的百鳥衣出現在一名金髮碧眼的女士腰間,走在最後的女士頭髮高高盤起,苗族的銀飾在她的發間閃耀。
〓倫敦時裝週,楊春林和母親帶領外國友人換上苗族傳統服飾一起走秀
走秀完畢,楊春林帶領大家手拉手圍成一圈,唱苗歌,跳苗舞,語言的壁壘在此刻消失了,透過獨特的圖騰、細膩的針法、鮮豔的色彩,苗族那個充滿生命力、萬物有靈的世界,從黔東南的一角,跨越數千公里,出現在世界另一端的古老海島上。
從苗寨到倫敦
這是2024年倫敦時裝週的現場,楊春林和母親接受京東服飾的邀請,攜手來到倫敦。他們帶來了兩套衣服。
其中一套黑底彩花,靈感源自大英博物館的明代琉璃龍紋瓦文物,楊春林家鄉的數十名繡娘,運用非遺苗繡技藝,以針爲筆,以線爲墨,精心繡製出明代琉璃龍紋的圖案精髓,把明代細膩入微的雕刻藝術轉化成了布料上流動的紋理和色彩。
另一套是苗族傳統經典的盛裝,通體大紅色,上面流轉着精妙的刺繡和繁複雪白的銀飾,大氣盎然。兩套衣服美輪美奐,精巧獨特,在9月的倫敦吸引周圍的外國人紛紛駐足拍照鼓掌。
〓“古阿新”在倫敦時裝週的展位
楊春林更爲人熟知的名字是“古阿新”,來自2007年他在西安上大學期間創立的苗族服飾品牌名。
大部分人聽說“古阿新”也許是來自一個視頻。今年6月份,楊春林帶着自己的母親來到倫敦。在大英博物館的明代琉璃龍紋瓦前,他和媽媽展開了自己帶去的衣服,上面繡着他們在國內改良了好幾輪的紋樣,和身後的明代琉璃龍紋一模一樣。
大英博物館人很多,楊春林和母親一開始非常忐忑,“我們揹着一包衣服進去,很害怕我們在那換衣服穿衣服,保安會過來驅趕我們。”他們小心翼翼在那兒拍了一個多小時,後來,是母親鼓起勇氣,和華人遊客搭話。
她打開裝着衣服的布包,介紹說自己是一個苗族媽媽,衣服上的圖案就是從身後的琉璃來的,“你看繡得對不對?”一個,兩個,三個,來自湖南、重慶的華人遊客都興奮地穿上這些衣服,很多外國人圍着他們拍照,“說繡得很對,繡得很像”。人羣中有人豎起大拇指,母親在那時候流下了眼淚,“她說這個圖案就是來自中國的,我們雖然不能把它帶回家,但是我們想把它繡回家。”
〓大英博物館的明代琉璃龍紋瓦前,母親爲楊春林穿上自己做的繡衣
像楊春林這樣的設計師,就是京東服飾在尋找的人選。今年8月,京東宣佈投入10個億全面佈局服飾品類,還聯合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中國服裝協會共同發佈“讓世界看見中國美”2024中國原創服飾招募計劃,針對中國原創設計師、中國原創服飾品牌進行專項扶持,並進一步孵化新銳品牌,助力國產原創品牌發展。
1989年,楊春林出生在貴州凱裡市灣水鎮的雙元寨,100多戶苗族人家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和黔東南千萬個苗族女性一樣,楊春林的外婆和母親繼承了精妙的苗繡手藝。
大部分小男生都對打架和放牛感興趣,但楊春林最美好的童年記憶都是外婆和母親織布繡花的場景。
因爲家裡窮,楊春林小時候只能穿大哥二哥淘汰下來的衣服,穿舊了的衣服,母親會在上面繡上蝴蝶花卉,楊春林愛不釋手。碰到第二天是集市,外婆就連夜在家紡布。楊春林躲在織布機下看她踩織布機,“那個織布梭就像小船一樣劃來劃去”。第二天一大早,祖孫倆一起去集市,外婆拿她做好的東西去賣,“賣了之後給我買個小零食,我就特別開心”。
京東服飾的2024中國原創服飾招募計劃公佈後,楊春林很快成爲第一批入選的設計師,他的真誠、樸實,帶着母親一起傳承非遺工藝的勇氣打動了京東服飾,他和母親得到了去倫敦參與京東服飾“遇見紅”時尚大秀的機會。
這次,他有了機會把龍紋刺繡T恤發展成一整套盛裝。藍色的龍紋被母親繡在雙肩,流光溢彩,氣韻天成。穿着重新做成的龍紋長袍回到大英博物館,楊春林撫摸着衣服上的龍紋動情地說:“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意識到文物的珍貴與不可再生性,激發社會各界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與行動。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中國非遺技藝的精湛與獨特,以及其在現代時尚設計中的無限潛力與魅力。”
〓楊春林和母親重返大英博物館,衣服上的紋樣正來自身前的明代琉璃龍紋瓦
走出去
2007年,楊春林成爲村裡第一個去到省外上大學的大學生。作爲學校裡唯一的苗族,穿着民族服飾的楊春林總是被同學問,苗族有沒有什麼巫術?山上有沒有電?你們吃蟲子嗎?
他帶着全村人的希望去到西安,但到了大二,因爲學費不足,楊春林開始面對輟學的危險。他被迫開始在西安回民街擺攤,每天往返在學校和攤位之間。爲了賺到足夠多的學費,楊春林每天坐40分鐘的車去回民街,到凌晨1點才能回到宿舍。
地攤幫楊春林度過了沒有學費的窘迫日子,也爲他攢下第一桶金。2013年,他的地攤升級成一個門店,並在此後拓展到了全國各地的景區。2019年,因爲前一年在西安時裝週上的優秀表現,“古阿新”第一次有了機會出國,在此後,他艱難地積累着國際展示的經驗。
苗繡服飾華麗繁複,苗族的銀飾精巧貴重。流轉在世界各地的機場,楊春林總是帶着兩個巨大的箱子。
今年5月,楊春林要和母親一起從巴黎去倫敦參加手工藝周,這次他們展示的主題是“苗族盛裝”。但先是唯一的一名團隊夥伴被拒籤,緊接着是他和母親兩個人到了倫敦,提前一週從巴黎寄出的參展服裝卻被扣在了海關。
語言不通,也不瞭解當地政策,再加上正逢週末當地機構不上班,拿回展品的機會十分渺茫。手工藝周開幕在即,母親很生氣:“丟我們的臉沒關係,關鍵是丟祖國的臉。”
最終母親想了個辦法,把隨身箱子裡爲了楊春林出國繡的衣服都拿出來。百鳥衣配苗繡的唐裝,馬面裙配苗繡的西服,再加上各種零碎的銀飾做配飾,連媽媽爲自己繡的百鳥衣登機包也擺上展臺,代替了原本那兩套華麗貴重的展品。“如果主辦方不同意怎麼辦?”楊春林不知道要怎麼向主辦方解釋。“我就說這些都是我繡的,你看,上面還有我們的照片,”媽媽指着牆上的展品介紹,照片上,母親和一羣苗族女人坐在吊腳樓前忙忙碌碌,“這是海咯的媽媽,這是80歲的巫久奶奶,我們一起刺繡。”
〓在貴州家鄉,母親和同村的繡娘一起刺繡
民族設計師走向國際,展示的不僅是服飾設計,還是一種生活方式,以及背後多元共生、悠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過去,楊春林只能帶着母親單打獨鬥,如今有了京東帶來的供應鏈體系和全方位的電商運營經驗,貴州的深山和廣闊的國際舞臺將會打通,讓世界更好地看見中國美,讓民族的真正成爲世界的。
“承古創新”
去過那麼多國家,楊春林感覺到,苗繡和其他刺繡的核心區別是,幸福感:“苗繡它會更加天馬行空一些,因爲媽媽們不是抱着商業態度。她們繡自己的衣服時會唱歌,那種幸福感是會融入進去的。”
2019年,突如其來的變動也給了“古阿新”很大的打擊,很多景區裡的門店都關停。爲了自救,楊春林開始運營自己的社交賬號和網上門店。一個偶然的機會,母親在他的視頻裡出鏡,並迅速積攢起小小的人氣。大家覺得媽媽親切、自然,富有生活感,這也許是“古阿新”最好的代言。
在苗語裡面,“古阿新”的意思是“勇敢”、“希望”、“不用怕”,這個名字代表着逝去的父親對楊春林的期望。如今,楊春林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解讀,他認爲“古阿新”這三個漢字還代表着“古新結合”“承古創新”。
從2007年到現在,“古阿新”不斷拓展着自己的邊界。除了苗繡,楊春林還運用到了苗族蠟染、侗族刺繡、水族馬尾繡、彝族貼布繡、織錦、簪花等非遺工藝。古阿新品牌的訂單,讓楊春林家鄉的500名留守婦女得以擁有一份收入,很多苗族“阿姐”因此可以不在外漂泊打工,回家靠手藝掙一份錢。“我們苗族有很多很好的繡娘,我想讓她們繡花能賺錢,刺繡能賺錢。她們的手是拿去繡花的,不是去搬磚的,”楊春林曾經給過家鄉的阿媽阿姐們承諾,“要給她們活做,要帶她們出國。”
在京東服飾的邀請下,9月15日,這些由繡娘一針一線做成的傳統服飾都被帶到了倫敦時裝週,源自中國的深厚文化底蘊與獨特美學,終於得以跨越山海展現在世界面前。
〓楊春林帶着家鄉繡娘精心繡制的兩套盛裝來到倫敦時裝週
從西安回民街誕生,又攜帶着苗繡的基因,“古阿新”的屬性和“旅遊區”“小衆”“非日常”綁定在一起。2007年創業至今,楊春林依靠自己的觸覺,進駐過旅遊景區,開設過網絡店鋪,運營過社交媒體。作爲一個從偏遠苗寨走出去的年輕人,他已經竭盡全力找到了自己的受衆——一部分對民族元素感興趣的顧客。但是“古阿新”想創造的價值不止於此,他想讓人們意識到,苗繡是可以出現在日常服飾裡的,這門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值得綻放在更多人的生活中。
對於現在的“古阿新”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兩個,一個是供應鏈,一個是大衆認知度,就是被更多人看到的機會——而這兩點恰恰是京東的優勢。
依託京東集團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可以幫助他們降低成本;更高質量的用戶和更多元的消費人羣,可以幫助他們積累用戶,實現品牌影響力的建立。
對於“古阿新”這樣小而美的品牌,也許短期內不會帶來可觀的商業價值,但京東服飾願意拿出更多的真誠和資源,願意更實際地幫助它們。因爲這個和京東的文化理念一直是吻合的——做一家有價值、有溫度、有擔當的偉大企業。這也許就是那麼多踏踏實實做原創、真誠樸實做設計的服飾品牌願意與京東服飾同行的原因。
對於京東服飾來說,和商家的合作,不是“零和博弈”,更像是一個用成長陪伴成長的過程。京東在服飾領域依然踐行着初心:“賺一塊錢,三毛錢分給合作伙伴,剩下三毛五留給員工,三毛五投入未來發展。”
很快,“古阿新”也將作爲重點扶持的原創設計師品牌入駐京東服飾,針對類似原創設計師品牌缺乏電商運營經驗的痛點,京東服飾將提供全方位一體化運營解決方案,幫助設計師及品牌店鋪實現線上線下全渠道流量打通,搭建起從設計到市場的快速通道。同時,京東服飾也將爲原創設計師品牌提供專屬優惠政策,降低其開店門檻,並依託京東集團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優勢,助力品牌實現規模化發展,也讓來自貴州的小衆民族設計因此有可能觸及到更多用戶。
除了扶持小衆原創設計,京東服飾在今年追加的10億投入,還包括全面開展與大品牌的合作共建,以明星同款、知名設計師聯名款、品牌異業合作款等實現服飾商品的爆款打造。下半年,通過加大營銷資源投入,京東服飾將聯合京東小魔方等站內資源,及其他站外投放資源,在更精準觸達消費者的同時,助力更多合作伙伴縮短新品孵化週期,實現確定性的增長。
〓“古阿新”品牌背後,是苗繡一代代的傳承
出門在外,楊春林最懷念的是老家後面那棵古老的楓樹,它已有幾百歲樹齡。這棵楓樹曾經關照過楊春林的外婆和媽媽,如今它還在持續地給這位苗族兒子傳遞能量:“小時候沒事就去抱抱那棵樹,每次抱都能感受到一種能量。”
在苗族傳統史詩《蝴蝶媽媽》中,苗族的祖先由楓樹孕育的蝴蝶媽媽產下,和龍、象、水牛、虎、蛇、蜈蚣是兄妹,傳統苗繡裡最常見的紋樣是花卉草木、飛禽走獸、龍鳳麒麟。在苗族人看來,大自然早已與他們融爲一體。
就像那個被楊春林稱爲“古阿新”第一場重點秀的開場:
一個小女孩蹲下來問,奶奶,你在繡什麼?
奶奶回答,我在繡我們的歷史。
“古阿新”和京東服飾,傳統與現代。深深植根於本土的民族設計,依託京東集團強大的供應鏈優勢和運營能力,將進一步實現品牌的數字化轉型。2024年,苗族的非遺故事一定能走向世界的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