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市集俏又潮

西安剪紙、夏家刺繡、陶俑燒製、櫟陽面花……10月4日,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博物館的非遺市集上,市民遊客流連忘返。

以粗布面料爲底繡出寄託吉祥美好寓意的圖案,用一把剪刀將普通紅紙剪成吉祥喜慶的祝福語,在木頭上演繹“刀下生花”的櫟陽木刻……豐富的非遺項目、精湛的非遺技藝,令人過目難忘,嘖嘖稱奇。

“剪刀拿穩,沿着線慢慢剪……”西安剪紙代表性傳承人陳新峰一邊介紹剪紙藝術歷史及基本圖案,一邊教廣西遊客陳麗莎剪出“國慶”兩個字。

“過去物資匱乏,一把剪刀、幾張紅紙寄託着對好日子的期待。”今年60歲的陳新峰小時候就跟着奶奶學剪紙,掌握了剪紙薰樣、製做紙釘、剪紙裝訂、剪刻、彩色襯樣等基本技法。

“西安民間剪紙是一門古老的傳統鏤空藝術,既吸收了陝北剪紙粗獷寫意的特徵,又借鑑了陝南剪紙細膩寫實的風格,同時還融入了渭南地區皮影的製作手法,加之又有當地畫師的參與,帶有文人畫的痕跡。”剪紙技藝日漸精湛的陳新峰,2021年11月被認定爲西安剪紙代表性傳承人。

西安剪紙渾樸、簡練、灑脫,在陳新峰看來,剪紙不只是過年貼的窗花,還可以融合不同元素。不丟老傳統,挖掘新技巧,近些年,她開始從傳統題材走向對人物、風景的創新演繹。

豬頭鞋、虎頭帽、虎頭連帽馬甲……剪紙旁,夏家刺繡非遺傳承人夏璐璐的桌子上擺滿了五顏六色、“萌感”十足的刺繡作品。

2018年大學畢業後,夏璐璐輾轉各地拜訪手藝人,從老物件中學習針法,整理關於刺繡的故事,也將年輕人對非遺傳承和創新的理解繡進針線中。

經過夏璐璐設計的很多繡品,在傳統民俗外多了幾分潮流感和“萌感”,隨着手藝逐漸精進,他也成爲越來越多人口中的“關中繡郎”,帶着自己的繡品走上大衆舞臺。

選材、畫樣、裁剪、繡制、填充、縫合……平時主要負責設計的夏璐璐在銷售旺季忙得不亦樂乎。“今年4月以來,夏家刺繡參加了大量展示銷售活動,明顯感覺到對非遺技藝、非遺產品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了,產品銷路也越來越好了。”夏璐璐說,以前僅靠門店銷售時,銷量好的大多是香囊、小工藝品等價格便宜的小物件,隨着線上銷售日益成熟,售價更高的國潮類服飾、包包、原創手工藝品走俏市場。

夏璐璐創立的“道囍奶奶”刺繡品牌,不僅擁有了固定客戶,還帶動周邊地區部分婦女和殘疾人就業,吸引了3家合作社設計刺繡新工藝。

“夏老師給我們設計的多款刺繡作品將民族傳統元素與現代服裝設計融合,凸顯個性和美感。”寶雞市千陽縣仟惠工藝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銀惠說,目前合作社吸納200多名婦女加入,年收入達130多萬元。

“每件作品都是有溫度的,一針一線都是傳統與未來的對話。”夏璐璐正在嘗試網絡直播,這不僅可以拓寬銷售渠道,還能讓更多人瞭解非遺產品的歷史、文化背景和製作工藝。

和夏璐璐一樣,陳新峰2020年註冊了“怡心剪紙”抖音賬號,如今已收穫近8000名粉絲。“短視頻教程能讓粉絲反覆學習臨摹,在直播間裡粉絲能與非遺傳承人實時互動交流。”陳新峰希望,西安剪紙能被更多人看見,吸引更多人關注、保護與傳承。

“更多年輕人加入進來,可以讓非遺與現代展現方式碰撞出新的火花。”陳新峰說,非遺保護與傳承關鍵在人,青年人是創造新文化的生力軍,也是主力軍。

“融入現代生活,老手藝才能真正活起來。”西安市臨潼區文化館館長錢學斌說,不斷挖掘非遺當代價值,讓非遺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非遺市集的主旨所在。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雷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