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中合作助力非洲農業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

巴布卡爾·曼內

中國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秉持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理念,積極參與全球發展治理,與各國分享減貧經驗,極大提振廣大發展中國家抗擊飢餓與貧困的信心

中國實現8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這是令人欽佩的發展成就。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充分調動各方資源,提高貧困地區民衆自主發展能力,積累了豐富減貧經驗,值得非洲國家借鑑。

糧食安全與消除貧困有密切關係。如果吃不飽,人們就無法獲得發展能力。在非洲,飢餓與貧困問題仍是嚴峻挑戰。2024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顯示,2022年至2023年間,非洲每5人中就有1人面臨飢餓。非洲農業發展面臨資金緊缺、基礎設施和農業設備匱乏、生產方式較落後等因素制約。通過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方夥伴合作,非洲國家正努力提升糧食生產能力,讓非洲民衆早日擺脫貧困。

2008年起,非洲水稻中心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等機構在非洲國家開展綠色超級稻的培育工作。綠色超級稻是指在提高水稻產量的基礎上,儘量少施化肥、少打農藥、節約水資源,讓稻米既高產又好吃。項目實施過程中,中方專家爲非洲帶來先進的雜交稻制種和栽培技術,手把手教當地技術專家培育綠色超級稻品種。經過培育和篩選的新品種抗逆性好,耐高溫、抗病蟲,稻米產量也大幅提升。我曾在塞內加爾、科特迪瓦等國家實地考察,發現種植綠色超級稻後,當地糧食產量提高了,農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技術合作對於非洲國家提升糧食生產能力、消除貧困至關重要。當前,中國正與非洲國家加強水稻育種領域合作,助力當地建立良種生產體系和推廣體系,擴大優質高產水稻品種在當地的種植。這有助於增加當地稻農的收入,提高糧食自給率,爲保障糧食安全、消除貧困奠定基礎。

中國不僅有着先進的水稻育種技術,在農業機械化、肥料管理和灌溉技術等方面也有亮眼表現。2024年10月,我前往北京參加2024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並前往海南省三亞市就熱帶農業生產等話題與中方夥伴開展討論。走訪參觀時,我注意到綠色、可持續已成爲中國農業發展的特色。“稻魚共生”模式兼具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太陽能灌溉系統的應用大大降低農業生產的能源成本……未來,非洲與中國可以在農業技術領域開展更廣泛合作,助力非洲農業可持續發展。

農業現代化是非洲國家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中方2023年發佈《中國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計劃》,通過向非洲派遣農業技術專家、建設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成立中非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方式,幫助非洲國家實現糧食自給自足和自主可持續發展,有效提升非洲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爲非洲國家的減貧事業作出貢獻。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中國可以成功,其他發展中國家同樣可以成功。中國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秉持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理念,積極參與全球發展治理,與各國分享減貧經驗,極大提振廣大發展中國家抗擊飢餓與貧困的信心。我們期待與中方進一步加強合作,促進非洲農業可持續發展,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

(作者爲非洲水稻中心總幹事、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西非和中非區域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11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