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全亞洲都關注中國經濟走向 若不成功將波及整個亞太

中國日益嚴重的經濟困境給鄰國蒙上了陰影,如果刺激政不能取得成功,其後果將波及整個亞洲地區。(圖/Shutterstock)

過去30年來,中國一直是地區經濟增長的引擎,但其日益嚴重的經濟困境給鄰國蒙上了陰影。外媒引述專家的分析指出,亞洲經濟體都在密切關注中國爲保持經濟繁榮而做出的努力,如果不能取得成功,其後果將波及整個地區。換言之,北京的下一步措施將決定中國能否再次成爲該地區經濟的推動力。

《華爾街日報》引述野村證券的分析師表示,中國刺激措施的方式很重要。穆迪的經濟學家表示,亞洲其他國家真正想要看到的是針對中國經濟結構性挑戰的支援舉措,而不是通過「糖衣炮彈」式的刺激措施來實現5%的年增長率。

報導說,外界普遍認爲,上週六中國財政部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共高層官員對國內需求低迷和青年失業等長期存在的問題表達了正確的觀點,也激發出人們對政府推出更多財政刺激措施的期望,但由於缺乏細節,對中國復甦舉措的質疑則進一步加劇。

CreditSights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一攬子計劃沒有提出大膽的政策來提振消費、房地產和民營經濟。」穆迪的分析師表示,亞洲經濟體的願望清單包括:在地方和中央政府之間實現更好的預算責任平衡、爲房地產價格託底以及確保家庭的消費信心。這種需求側刺激可以確保中國繼續從亞洲地區進口商品,並降低關稅或全球衝擊等因素導致中國經濟偏離軌道的風險。

分析師進一步指出,中國是亞太地區大部分國家的主要旅遊來源地。如果中國家庭喪失信心……那麼他們就會減少旅行。他們的消費也會減少。與此同時,國內需求低迷促使中國製造商向海外出口商品,給該地區帶來了不受歡迎的競爭。

野村證券表示,如果中國政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亞洲獲得的裨益可能會減少;然而,如果出臺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財政刺激措施,例如直接爲預售房和延期的住宅項目提供資金以刺激投資,那麼則可能會擴大亞洲的出口復甦並推高大宗商品價格。

另一個判斷中國政策成敗得失在亞洲有何影響的角度是金融市場。過去幾周與政策公告相關的股市劇烈波動凸顯出,投資者高度緊張,而這種情緒又恰恰很容易蔓延至不同地區,尤其是香港、臺灣和新加坡。

穆迪的分析師表示,大家都希望看到中國經濟穩健增長,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不是加強建設活動,而是解決結構性問題。不過,「中國必須改變,以前中國確實可以通過製造業擺脫困境……但現在,中國面臨更多關稅,再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中國就不能再依賴製造業這一增長動力了」,必須要支撐國內經濟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