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暴露恐在10年後引甲狀腺癌 自我檢查可「靠手摸」
▲甲狀腺癌最常見症狀是頸部摸到腫。(圖/記者李佳蓉攝)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目前臺灣每10萬人中,約有5至7人罹患甲狀腺癌,甲狀腺癌也是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5名,好發於20-45歲,有逐年上升傾向。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晞育指出,甲狀腺癌成因多不明,目前證實最有關連的是輻射暴露,而且可能在10至20年後才發生。
甲狀腺癌最常見症狀是頸部摸到腫塊或在健康檢查接受甲狀腺超音波時發現,如果腫塊摸起來是硬而且表面不平滑,則要考慮乳突癌的可能性,濾泡癌有時摸起來是軟而有彈性,有些患者也可能會摸到頸部淋巴結。此外,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呼吸困難及胸部不適、體重減輕是少見症狀。
輻射暴露包括居住在輻射污染區域、兒少時頭頸部或胸部上方曾接受過多X光等輻射性檢查或放射線治療等。此外,也有大約20~25%的髓質癌患者具有家族遺傳的傾向。另外,有些橋本氏甲狀腺炎患者也可能與甲狀腺惡性淋巴瘤的發生有關。
黃晞育指出,甲狀腺癌以乳突癌所佔比例最高(約75%),其次是濾泡癌(約15%),髓質癌、分化不良癌各約佔5%。分化良好型癌(乳突癌及濾泡癌)主要是因爲其生長緩慢,可使用手術切除、放射碘131、甲狀腺素治療等治療方法。
而目前最簡便診斷甲狀腺癌方法是超音波掃描加細針抽吸細胞檢查。在甲狀腺癌治療中,分化良好型癌(乳突癌及濾泡癌)的治療仍以手術儘量切除甲狀腺乾淨爲主,雖然某些侷限性的甲狀腺癌可考慮只做甲狀腺局部切除,但大多數專家仍建議做甲狀腺全部切除手術。對接受甲狀腺全切除的病人,在術後需補充適當劑量的甲狀腺素以避免甲狀腺功能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