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暨大賞口飯吃 退休前盼在校園打造櫟森林回饋

潘樵進行全臺殼鬥科樹木的資料蒐集並出書,將各種橡實捐給嘉義林區管理處外,也培育許多的小苗。(潘樵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

潘樵5月將退休,感念暨大給他一份穩定的工作,趕在退休前在校園打造櫟森林回饋。(潘樵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

潘樵在暨大園藝同仁的協助下,種下最後一批的殼鬥科樹苗。(潘樵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

潘樵與同事、朋友合力在暨大校園栽種殼鬥科樹苗,打造美麗的櫟森林。(潘樵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

南投縣文史工作者潘樵(本名潘祈賢)在國立暨南大學工作之餘,尋訪廟宇、老樹、瀑布等進行書寫,10多年前他進行全臺殼鬥科樹木的資料蒐集並出版《臺灣尋櫟記》,將各種橡實捐給嘉義林區管理處外,也培育許多的小苗,他在同事、朋友幫忙下栽種在校園各角落,盼5月從暨大退休前種一片櫟森林。

林試所指出,殼鬥科數目的果實,由硬殼的堅果和帽子狀的殼鬥構成「橡實」,模樣可愛,深受大衆喜愛。全球殼鬥科植物約700至800種,主要分佈於北半球的亞熱帶與溫帶地區,臺灣主要分佈於中低海拔森林,常與樟科植物混生,構成獨特的「樟櫟羣叢」林相。

潘樵說,他今年5月即將退休,爲了感念暨大給他一份穩定的工作,前年暨大創校25週年時,他送給學校一本完整的生態專書《生態校園,美麗暨大》,另外就是希望在退休前,在暨大校園種下更多殼鬥科的樹種,他在暨大園藝同仁的協助下,種下最後一批的殼鬥科樹苗,包括嶺南青剛櫟、卷鬥櫟與青栲櫟等,希望學校成爲一座美麗的櫟森林。

潘樵指出,殼鬥科的樹木也稱爲櫟樹,是臺灣第2大類的優良闊葉樹種,臺灣本土的殼鬥科樹木大約有50種,暨南大學的殼鬥科樹木高達40種左右,其中不乏一些珍貴物種,包括白背櫟、黑櫟、槲樹和麻櫟等,甚至還有來自國外的美國櫟、烏岡櫟以及大果櫟等,每年吸引許多愛好者慕名而至,成了臺灣知名賞櫟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