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村寧次晚年說:我不怕中國的軍隊,但我怕湖南人
1966年9月22日,一位名叫岡村寧次的日本戰犯因心臟病突發猝死,終年82歲,消息傳開後,太多人罵聲連連。
按照中國風俗說法,此人在黃泉路上必定會被幾十萬冤魂糾纏,被他此生犯下的滔天罪行徹底吞噬。
過去的血淚仇恨不可忘,而對於這個人,人們更是憤怒難消。
因爲岡村寧次身爲侵華戰爭的重要戰犯卻能在戰後全身而退,雙手沾滿鮮血卻能在日本安安穩穩走完一生,誰不想大罵一場呢?
不過,別看他能夠僥倖逃脫罪責,當年在中華大地上想要肆意橫行的他也算是連連吃虧。
而他在晚年,說出了“我不怕中國的軍隊,但我怕湖南人。”
他爲什麼會說出這句話,他又有着怎樣罄竹難書的罪惡一生?
憑藉“中國通”出任日寇最高指揮官
岡村寧次,他的一生與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緊密相連。
1884年5月15日,岡村寧次出生在日本東京四名阪町街區的一個武士家庭,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正值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迅速膨脹階段。
作爲一個島國對外擴張的野心日益膨脹,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岡村寧次接受了嚴格的軍事教育,立志成爲一名軍人。
1890年3月,岡村寧次入阪町小學,1897年,考入東京專門學校附設中學部,由於家庭經濟原因,他輾轉來到東京陸軍幼年學校,與軍旅生涯正式結緣。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從軍校畢業的岡村寧次被分配到麻布步兵第一聯隊擔任補充部隊小隊副,並在翌年參加了庫頁島戰役。
隨後的歲月裡,逐漸顯露出其軍事才能和對中國的野心。
1914年,他被調到參謀本部外國戰史處工作,次年便被派往青島蒐集資料,來到中國後又在北京青木顧問處工作了4年有餘,負責對外聯絡和文牘書案等工作。
他藉機對中國的社會、文化和軍事情況展開深入瞭解,“中國通”名號就來自於這段特殊的工作經歷。
1921年,他作爲巡迴武官赴歐美考察,還在好友幫助下得到參拜皇太子裕仁的機會,爲他日後軍中高升打下基礎。
1932年,岡村寧次參與了“一·二八”事變,出兵中國上海,並在事變後被任命爲上海派遣軍副參謀長,隨後晉升爲陸軍少將。
在這段時間內,他不僅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行動,還開了日寇慰安婦先例,此舉背後對我們造成的惡劣影響與苦難遠遠超乎世人想象。
1932年8月,岡村寧次轉赴東北,出任關東軍副參謀長,他在這裡加強了對所謂“滿洲國”的控制。
1935年,他轉任陸軍參謀本部第2部部長。
“七七事變”爆發後,岡村寧次開始走向軍事生涯巔峰,也嗜血般地犯下了累累罪行。
其中就有讓國人悲憤難忘的南京大屠殺。
在這場罪行中,日軍在南京城內進行了長達六週的有組織、有預謀的殺戮,據估計,死亡人數超過20萬,甚至可能高達37萬以上。
日寇在南京城肆意大規模屠殺、搶劫和縱火,這些暴行不僅奪去了無數無辜生命,也給倖存者和遇難者家屬帶來了深重的心理創傷。
1940年7月,他出任日軍華北方軍司令官,在華北推行“三光政策”,即燒光、殺光、搶光,造成了大量的死傷和財產的損失。
1944年末,岡村寧次升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即日寇最高指揮官,從一名普通的陸軍士官“登峰造極”,這一過程充滿了血腥和罪惡,也反映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忍和野心。
沒有良知,沒有人性。
岡村寧次的夢魘——湖南作戰屢屢敗績
在抗戰時期,湖南是中國軍隊和日寇交鋒的重要戰場,岡村寧次作爲日寇重要指揮官,曾在湖南遭遇了數次重大的軍事失敗,對他的軍事生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進軍湖南以前,岡村寧次曾指揮日寇重火力部隊在短短7天時間裡拿下南昌,他也因此野心膨脹,轉而將魔爪伸向湖南。
1939年9月,岡村寧次率領日軍第11軍企圖攻佔長沙,以打擊中國軍隊的抗戰意志,然而,他低估了中國軍隊和湖南人民的抵抗意志。
在薛嶽將軍的指揮下,中國軍隊採取了靈活戰術,利用地形優勢對日軍進行了有效的阻擊和伏擊,在長沙附近的戰鬥中,中國軍隊成功阻止了日軍的進攻,並在隨後的反擊中收復了失地。
這次戰役被稱爲“第一次長沙會戰”,是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的一次重要勝利。
當年的日寇必定想不到,中國軍人敢於頑強迎戰的同時,湖南當地軍民齊心程度早已達到空前絕後的地步,這一點註定岡村寧次不會在湖南嚐到絲毫甜頭。
1941年,岡村寧次再次對長沙發起進攻,這次他採取了更爲謹慎的策略,還專門研究過《湖南省要覽》,希望可以從中得到啓發、找到湖南人的弱點。
在這部要覽中,短短几行字就將湖南人自尊心強、愛國心重、崇武等等特點描述得淋漓盡致,此時的求勝心切的岡村寧次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盯上的是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就這樣,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薛嶽將軍延續首次會戰的精心部署,有備而來的岡村寧次仍然未能取得勝利。
中國軍隊再次展現了頑強的抵抗精神,成功阻止了日軍的進攻,並在戰鬥中給日軍以重大殺傷。
至於前面提到的岡村寧次引以爲傲的重火力部隊,在湖南軍民的通力合作下,當地交通軌道被損壞,這些戰場大傢伙們變得寸步難行。
好不容易被運送至前線,當年率領湘北第七挺進縱隊的王翦波帶人悄悄將日寇軍火庫一鍋端,讓重火力部隊變得形同虛設。
在湖南,岡村寧次屢屢敗績,這一系列戰事將他一度想要快速佔領中國的妄想打破,從他晚年的話足以看出,當年在各方面都不佔優勢的中國軍民給他多麼強烈的震懾。
歸根到底,岡村寧次在湖南的失敗,不僅是戰術上的失誤,更是對中國人民抗戰意志的低估,這也使得湖南抗戰歷史成爲中國軍民抗日戰爭史上的光輝一頁。
令無數國人意難平的是,罪惡昭彰的惡魔居然能在後來的罪行審判中得到“無罪釋放”的待遇。
這究竟是爲什麼?
侵華戰犯爲何得以“無罪釋放”
抗戰後期,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行徑已經走到盡頭,可岡村寧次賊心不死。
深知美國對日本已然形成強勢威脅之下,他一度向日本高層建議“禍水東引”,以我國重慶爲開口,誘引美軍進入中國戰場,繼續在軍事行動上展開糾纏。
對此,日本高層或許是保留了最後一絲理智,沒有采取他的餿主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這一消息標誌着中國的艱苦抗戰終於取得了勝利,將侵略者趕出我們的土地。
然而,戰後對於日本戰犯的審判卻並非一帆風順,尤其是受早已被列爲首要戰犯的岡村寧次,他那滑天下之大稽的審判結果引起了太多的爭議和不滿。
岡村寧次在中國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不僅參與了對中國的全面侵略戰爭,更是在華北地區實施了殘酷的“三光政策”,導致無數中國平民死傷,財產損失無法估量。
他的罪行,是對中國主權和人民生命的嚴重踐踏。
岡村寧次之所以能夠逃脫審判,與當時國民政府的政策和國際局勢有着密切的關係。
蔣介石出於對岡村寧次利用價值及國民黨軍對日本軍事技術的依賴,選擇對其寬容處理,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希望岡村寧次繼續發揮自身邪惡的軍事才能,幫助國民黨軍。
於是,在對方的一番暗箱操作下,直到1949年1月26日,他才走上審判庭,可歷史最爲戲謔的一幕就在隨後發生了。
儘管岡村寧次的罪行清晰無疑,國民政府軍事法庭卻當庭宣佈其“無罪”。
事實上,當年美國在戰後對日本採取了相對寬容的政策,希望通過保留日本的軍事和政治力量來構建對抗蘇聯的亞洲防線,因爲這種政策導向,也間接影響了國民政府對戰犯的審判態度和結果。
只是,他們的想法終究是癡心妄想,最後他們也迎來了“各回各家”的大結局。
在蔣介石一番推脫、李宗仁堂而皇之、湯恩伯暗中搗鬼的情況下,岡村寧次得以金蟬脫殼,與普通日寇戰犯一同登上返回日本的輪船。
岡村寧次,儘管他最終沒有受到應有懲罰,但他的名字和罪行將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歷史教訓必須銘記,正義事業必須堅持,所有企圖逃避歷史責任的行爲,我們都要堅決抵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維護歷史尊嚴、捍衛和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