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國家隊”投了一對清華師徒

2024年最值得關注的一筆AI融資,來了。

今日,無問芯穹宣佈完成近5億A輪融資,公司自成立不到一年半時間,已累計完成近 10 億融資。

介紹一下無問芯穹,該公司成立於2023年5月,由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系主任汪玉教授發起,清華大學電子系博士畢業的夏立雪任聯合創始人和CEO,屬於教授+學生組合創業,公司業務定位AI基礎設施,目標是大模型時代的“算力運營商”。

相比大模型公司動輒十數億美元的融資,無問芯穹的近5億A輪算不上最大,不過盤一盤資方,說是今年國內AI勢能最強、最豪華的融資之一,並不爲過。

本輪是無問的第三輪融資,資方數量多達15家,領投方有三家: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基金(下稱“社保中關村基金”),啓明創投和洪泰基金。其中,啓明創投在上一輪已經進場,本輪加碼領投,足見看好。

資方陣營主要三類:

國家隊和地方國資:除了社保中關村基金,還有國家開發銀行旗下的國開科創,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由臨港科創投擔任基金管理人)和徐匯科創投;

產業方:聯想創投、小米順爲、軟通高科等;

財務機構:達晨財智、德同資本、尚勢資本、森若玉坤、申萬宏源、正景資本等等。

劃個重點,本輪是社保中關村基金的首次領投,有很強的風向標效應。社保中關村基金成立於2023年5月,由社保基金全額出資,首期規模50億,君聯資本擔任合夥人。

無問芯穹成立一年4個月,已經完成三輪融資,吸引了近40家資方。

從結果來看,在今年所有的賽道和節點中,這裡可以說是最受資方關注、最值得投入資源和時間的節點。當然,清華頂尖團隊具備不小吸引,但勢能的決定因素更在於站位——一旦國內人工智能實現大爆發,大模型“算力運營商”將是AI時代機會的最佳卡位。

“教科書級別”的融資

雖是初創企業,無問芯穹的融資手筆是“教科書”級別的,思路清晰,手法老道。

紅杉是入局最早的投資機構。根據工商信息,無問芯穹創立的第二個月,紅杉旗下主體紅創科興(寧波)科技有限公司,就出現在股東列表,至今仍是最大的外部股東。

3個月過後,2023年8月,無問芯穹完成首輪正式融資。紅杉繼續加碼,北極光、金沙江創投、SeeFund、徐匯資本以及礪思資本創始合夥人曹曦成爲第一批投資人——該輪僅用1個月就完成,典型的“3F”操作。

接下來兩輪,都是資方超過10家的club deal。

2023年12月,無問芯穹完成第二輪融資,產業方佔了大半壁。工商信息顯示,百度、騰訊、智譜AI、同歌創投(歌爾股份旗下主體)等產業方入局,另有啓明、經緯、真格、惠隆創投、星連資本、綠洲資本、南山資本、光源資本、七熹投資等近10家投資機構。

據悉,後兩輪均有超過百家機構與無問芯穹進行了接觸,認購都實現了超募。

“都是前半程在談業務,後半程在婉拒,砍份額”,知情人士透露。

三輪融了近10億,引入近40家投資機構。表面上看盤子略“散”,其實透着“聚氣”的策略。無問芯穹雖是初創企業,融資的思路卻非常清晰,指向很明確——第一輪以VC機構爲主,第二輪以產業方爲主,第三輪則是國資色彩。

VC機構打頭陣,也是最敢於、樂於押注早期創新的資方。

之後是產業方,主要是業務上下游或潛在合作方。無問芯穹的業務切口在於打通大模型和算力之間的鏈接,天然需要生態搭建,以融資作爲路徑,與上下游企業達成契約,是非常典型的“產投”打法。

最新一輪國資入局,尤其國家隊,這是對企業身份的認證和背書。考慮到一級市場已經進入國資時代,拿國資意味着什麼,還要具體分析,容後細表。

以身入局,等風來

成立以來,無問芯穹一直作風低調。

發起人是清華大學的汪玉教授,在創投市場更爲人所熟悉。汪玉教授是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的系主任,也是清華大學目前最年輕的系主任,長期從事智能芯片、高能效電路和系統研究。

一級投資人對汪玉教授的評價頗高:少見的在學術和商業水平都非常高的學者。

汪玉教授先前有過成功的企業經驗。2016年,汪玉教授牽頭創辦深鑑科技,先後獲得了高榕資本、金沙江創投、賽靈思(Xilinx)、聯發科(MediaTek)、清華控股、方和資本,螞蟻金服、三星風投、招商局創投、華創資本等機構融資。2018年,深鑑科技被成功收購。

按照官方口徑,這是中國人工智能行業風投退出第一單,也是清華有規定以來第一家科技成果作價入股、產品化、實現現金回報的公司。

無問芯穹是汪玉教授作爲核心人物在AI領域的第二家企業,CEO夏立雪是汪玉教授的得意門生,是汪教授做博導後帶的博士,90後,入選過AI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榜單,斯坦福學科Top2%科學家榜單。

當年畢業之際,夏立雪拿到阿里星offer。科普一下,“阿里星”是阿里校招中專門針對高校頂尖學生的培養計劃,每年平均錄取不到20人,比例不足1%,入選者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面對汪玉教授的挽留,夏立雪還是決定先去大廠歷練,一頭扎進AI產業前沿,在阿里雲從0到1孵化雲計算用戶增長產品,獲得規模化年營收。在阿里的幾年,夏立雪完成了從學術博士到產業人士的初步試煉。

期間,夏立雪一直和汪玉教授保持密切聯繫。直至2022年底大模型出現,夏立雪感覺“被擊中”,他意識到機會來了。在夏立雪看來,大模型是算法從專用算法到通用算法的質變,這將在未來帶來足夠廣闊的應用場景。但同時,算力緊缺、多元異構是個行業難題。汪玉教授的實驗室一直做軟硬件結合方向,師徒二人一拍即合。

2023年初,師徒二人開始着手組建核心團隊。

聯合創始人、CTO顏根深,博士畢業於中科院軟件所,曾任職於商湯數據與計算平臺部執行研究總監,在商湯搭建2萬片GPU的大規模AI計算平臺,主持開發多個深度學習系統軟件,帶領200人團隊歷時三年打造上海AI超算原型機項目。

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戴國浩,同樣師承汪玉教授,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長聘教軌副教授,清源研究院人工智能設計自動化創新實驗室負責人,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在內多個縱橫向項目,在電路設計自動化、異構計算、體系架構等領域發表高水平論文60餘篇。

按投資人評價,這是既有深厚學術積澱,又有豐富產業經驗的“複合型”頂配隊伍。

具體到AI基礎設施的業務模式,目前市場還有一些非共識。

比如,有觀點認爲,相比於更“卡脖子”的大模型或者算力芯片,產業中游的基礎設施是個相對輕巧的“賣鏟子”生意,考慮到中國市場toB軟件付費意願普遍不強,商業前景要打問號。

另一個現實問題是,AI基礎設施的主要客戶是大模型,未來發展也高度依賴大模型。但當前,不論國內還是海外,大模型的走勢並不明朗,甚至有投資人直言中國大模型沒戲。

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CEO夏立雪。他給出的邏輯是:人工智能行業一直是由算法和硬件兩股力量推動,而國內的人工智能目前存在一個明顯問題——兩者的節奏相對後滯。

在這一情況下,夏立雪判斷,相比於做一家新的算力芯片或者大模型公司,如何把兩股力量融合、拉通更有意義,這也是壁壘更高、玩家更稀缺、價值量更高的領域。

無問芯穹想做的事超越“AI基礎設施”,構建一個軟硬件結合的異構AI雲生態,通過多元異構的算力適配技術,擴大算力供給並提升算力的利用率。藉此打通產業鏈,向上幫助算力芯片瞭解大模型需求,向下幫助大模型企業實現算力自由。

至於大模型的前景,夏立雪直言“絕對相信”。在他看來,目前大模型處於不同的路徑選擇,不論是技術趕超,還是將開源模型落地場景,或是非大模型將AI應用在業務場景,需要場景是確定的命題。另一個確定性是,算力成本仍是制約大模型發展的重要因素。

無問芯穹並非要“等”大模型起量,而是充分參與到0-1的過程,以身入局,加快大模型行業的發展。

說到這裡,夏立雪用了“時代使命”一詞。結合融資中出現的國家隊資金,或許可以理解,這家清華系企業的自我定位,不只是商業爲導向的創業公司,還帶着產業前沿推動者的色彩。

從行業高度來看,AI基礎設施已經是國家人工智能戰略的部分,無問芯穹獲得國家隊資金,意味着得到了官方加持。從商業角度看,一旦AI迎來爆發,“算力運營商”的商業模式或許將是最大的紅利環節,商業化只是時間問題。

高校科技創業的樣本

這幾年,隨着人工智能、半導體、新能源等行業正值爆發,理工高校作爲學術前沿、科技成果轉化的高地,也成了硬科技時代的創業“母星”。

胡潤研究院一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共有340家獨角獸企業,其中超過30家創始人來自清華大學,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一,人工智能企業又佔到其中1/3。覆盤這幾年AI領域的初創企業,清華系佔到大半壁江山。

可以說,清華正在成爲中國硬科技,尤其人工智能產業的主力軍。

具體到創投市場,清華的勢能也在一路走高,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大批背靠清華或擁有清華背景的創投基金正在崛起;二是包括教授和校友在內的清華系創業者,已經成了一級市場繞不開,甚至重點覆蓋的創業者羣體。

投“清華”成了早期投資的顯學。有VC機構會在sourcing一環配置人手(通常也是清華校友),甚至在清華附近設立辦事處,專門追蹤教授和校友,以在對方有創業念頭或是科技成果轉化之際最早入局。即便不將“投清華”納入打法,但凡覆蓋最前沿的幾個投向,清華系身影也是繞不開的。

不過,投教授、投科學家並非穩贏的打法,除了前沿科技成果,還要考慮運營一家企業的複雜度,比如是否全職躬身,商業化頭腦,搭團隊做管理能力等等。

關於科學家創業前沿科技,海外市場有相對成熟的模式,通常是教授負責0到1起步階段,接下來則引入成熟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同時在經營和持股放權,退居次要股東。

由於理念差異和職業經理人的缺位,國內尚未有成熟模式。根據和多位一線投資人溝通,他們認爲的理想框架是:團隊背靠擁有某一先進研究成果的高校,同時這一方向趕上不錯的發展趨勢,公司又有全職人士來做CEO——“這種項目是極其稀缺的”。

按照這一口徑,無問芯穹算是高校科技創業的典型樣本了。

總之,於事,於勢,這家清華系企業的未來都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