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企業飛速創新靠的不是補貼
參考消息網10月11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9日刊登題爲《真正推動中國飛速創新的因素不是補貼》的文章,作者是李國豪。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迅速崛起爲全球創新強國往往被一些人歸因於政府補貼和政策。但這套說辭忽視了中國在創新方面表現優異的真正動因:巨大的國內市場、以用戶爲中心的產品和服務以及激烈競爭。這些要素共同創造了一個促進快速創新的環境,使中國企業保持領先。
中國有14億人口,國內市場的龐大規模爲企業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機會,可以迅速擴展。這個巨大的消費基礎使企業能夠實現在其他市場難以複製的規模優勢。
以智能手機產業爲例。華爲、小米、OPPO和VIVO等中國品牌專注於滿足國內市場的龐大需求,然後再向全球擴張。這些公司利用大批量生產降低單位成本,可以在不影響質量的情況下生產價格實惠的設備。
相對於在較小市場經營的國際同行,這種在國內的擴張能力首先就提供一種關鍵優勢。
中國創新成功的另一個關鍵驅動因素是中國企業採取的以用戶爲中心的方式。中國企業擅長把用戶反饋融入產品開發,因此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和改進產品,從而在迅速變化的市場中保持自身的價值。
市場規模提供了龐大的用戶數據,使企業在理解消費者行爲和偏好方面擁有獨特優勢。
中國的國內市場不只是規模龐大,而且競爭極其激烈。行業內部的高度競爭迫使企業快速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壓低成本。這種態勢在電動汽車行業表現得尤爲明顯,比亞迪、蔚來、理想和小鵬等公司都在激烈爭奪市場份額,推升產品質量和成本效益,使中國電動汽車在國內外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這種激烈的競爭不僅限於電動汽車領域。因爲要在殘酷的中國市場上保持領先,社交媒體、網約車和智能交通管理等行業也出現快速創新。這種不遺餘力趕超競爭對手的幹勁催生出一種創新文化,滲透到中國技術生態系統的各個角落。
雖然政府補貼也發揮了作用,但它並非創新的首要推動力。國內市場的規模、基於用戶反饋的快速迭代能力以及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創造了一個使企業能夠迅速發展和創新的環境。
這種獨特的組合使中國企業獲得難以被較小市場複製的競爭優勢。通過了解這些,全球企業可以獲得更加清晰的視角,看明白如何在這個全世界最大、最有活力的市場上競爭。(編譯/趙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