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勇奪「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3獎項 展現全方位推廣成果
個人組博士農夫李法憲 (中)、南隆國中校長黃啓賓(右)、 永安區新港社區執行長陳坤成(左)。(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提供/林雅惠傳真)
農業部於1月14日舉辦「第一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高雄市表現亮眼,一舉奪得個人及團體組三項殊榮,展現市府全面推廣食農教育的努力成果。
個人組優等獎由致力於有機農業與食農教育的博士農夫李法憲獲得,而團體組則由永安區新港社區發展協會及美濃區南隆國中摘下優等獎,這三項殊榮涵蓋青農、社區及學校,凸顯高雄市推廣食農教育的多元性與成效。
高市政府農業局表示,李法憲因食安問題投身有機農業,並在2022年食農教育法通過後結合學術與實務,推動校園食農教育,他創立「植未來電子報」,聚焦挖掘農業價值,並透過農村文化節連結社羣,積極建立食農教育網絡。李法憲認爲,應以教育爲基礎,重構面對氣候變遷與食安挑戰的永續農業生態系統,確保糧食安全與生態穩定。
另永安區新港社區在霸王級寒害後,透過青年返鄉復興漁業,將石斑魚養殖與食魚教育並行發展,設立淨零低碳、生態永續、食安料理、文化保存、農廢再生及青年參與等六大主題,社區還結合國小、大學及企業推廣ESG,出版食魚教育年刊,成爲在地漁產與教育結合的成功典範。
南隆國中以地方特色農漁物產如白玉蘿蔔、紅豆及臺灣鯛爲主題,結合課綱設計跨領域課程,從栽種到營養料理,全面提升學生對地產地消及綠色消費的認識,透過教師共備、社區協力及實作課程,將美濃飲食文化融入教育,並開拓全球視野。
農業局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地產地消與支持在地農業,透過市府各局處的協同合作及公私部門的攜手努力,深化市民對農業與環境的關懷,共同邁向城鄉永續發展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