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超越日韓又怎樣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臺灣2022年的人均GDP將來到3萬5510美元,是從2003年以來再度超越韓國,更是歷史上首次超越日本。從過去的亞洲四小龍搖身一變成爲東亞第一。而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也在日前表示,這不會是曇花一現,根據IMF預測2023年臺灣也將持續超越日韓處於領先地位。

這個數字背後究竟隱藏什麼隱憂?爲何人民普遍對於這個標題大多無感?在不少社羣媒體上可以見到不少輿論將這個數字當笑話看,也有網友紛紛表示就算超越日韓,但還是買不起房、生不起孩子、看不見未來。究竟這個數字和排名代表什麼,背後又藏了什麼呢?

首先,從隱憂的層面進行探討,今年人均GDP會超越日韓不外乎是以下兩點立了大功,其一是我們的「護國神山」以臺積電爲首的高科技產業,其二是相較日圓和韓元更爲抗跌的新臺幣。

針對第一點部分第一個隱憂誕生了。在經濟學中有一個現象是荷蘭病,主要是指國家經濟有某一產業特別繁榮,導致其他部門衰弱的現象。而當前臺灣積極發展高科技產業,甚至可以再將範圍縮小到半導體產業,這3年受惠於需求快速增長,也使得相關從業人員財富累積加速,這也從竹科人口匯聚的竹北市房價可以觀察得到,2019年竹北的平均房價每坪落在24萬左右,但2022年已經來到44萬,當中更有新建案已經開價單坪70萬。

同時間佔了臺灣就業人口六成的服務業卻呈現薪資成長遲緩、近七成員工薪資低於平均水準、觀光旅遊和住宿餐飲業大放無薪假的情形,而這六成的勞工並沒有享受到臺灣GDP成爲東亞第一的豐厚果實。

第二個隱憂是臺灣的景氣燈號9月已經從穩定的綠燈轉向趨弱的黃藍燈,而背後的分數更是驚人,從23分衰退到17分,只要再低1分景氣燈號就會正式進入低迷的藍燈。此外,9月的股價指數、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銷售量指數皆已進入低迷的藍燈,某種程度上也在宣告景氣衰退的壓力已迫在眉睫。

接着從人民無感的層面進行探討,除了前面提及大多數人並未享有GDP超越日韓的果實外,還有停滯不前的實質薪資也是促使人民無感的原因之一。2022年1~8月的實質薪資因爲通膨因素陷入負成長。

另一點會使人民無感的原因是房價所得比的攀升,間接使得青年更買不起房、也生不起孩子、更看不見未來。2002年時,臺北縣和臺北市房價所得比皆在6左右,也就是說不吃不喝工作6年就能在臺北有個像樣的家。但時至2022年,這個數字在臺北市已經來到16.22,升格後的新北市也來到12.85。短短的20年間房價所得比卻是翻倍的飆升,這也讓青年對於買房的願望變得更遙不可及。

綜觀以上可以發現臺灣在過去20年呈現一個薪資所得不均以及財富分配不均的瓶頸。「富者越富、窮者越窮」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現象,唯有從根本進行改善才能讓人民有感,也能真正讓臺灣超越日韓,成爲名副其實的東亞第一。(作者爲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