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盲目設置“過熱”專業降降溫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開展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工作的通知》,稱“將組織開展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申報工作”,強調“高校主管部門要加強工作指導、預警和預測,避免同一區域(領域)大量重複設置‘過熱’專業,做好專業佈局結構宏觀調控”。
高校扎堆設置所謂“熱門”專業爲哪般?恐怕漂亮就業率是最現實的考量。在人們的日常認知中,選擇“熱門”專業通常意味着多樣的就業機會、優厚的薪資待遇、較高的社會地位。正因如此,部分高校主動迎合功利化的需求,不顧自身定位與師資力量,盲目上馬“熱門”專業。待一茬學生畢業後,看似不錯的數字就業率成爲再次招攬生源的“好宣傳”。
客觀地說,設立“熱門”專業有解決就業民生難題、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之效,但開設專業也應嚴格遵循實事求是原則,一哄而上有違高校育人定位。根據教育部在2012年發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高校設置和調整專業“應主動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應知識創新、科技進步以及學科發展需要;應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辦學條件”。盲目開設“熱門”專業的做法顯然與教育部的規定相悖,也忽視了學生多元化的求知需求與多樣化的發展方向,並不可取。
此外,所謂的“熱門”也只是一時的,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會遇冷。若高校以“冷/熱”二元思維方式指導專業設置,豈不有失學校聲譽與學術品格?專業無所謂好壞,更無關冷熱。火遍全網的武大教授爲“天坑”專業正名的肺腑之言仍縈繞耳畔:高等教育不是教我們謀生,而是教我們創造生活。如此看來,高校與其盲目增設所謂的“熱門”專業提升就業率,不如先立足實際做大做強已有專業,在提升專業的建設質量、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等方面下功夫。
說到底,高校“設專業”數量的多少決定了學生“選專業”空間的大小,我們歡迎高校探索設立更豐富、更接地氣的專業適應社會需求與學生興趣,但也堅決反對脫離實際一窩蜂上馬所謂“熱門”專業的衝動做法。高校雖享有學科專業設置自主權,但權利的行使從來都不應脫離其被授予的本意,講學校定位、重教學規律、抓專業質量纔是不辜負政策初衷的切實做法。在高校開設“熱門”專業這件事上,《通知》明確了教育主管部門的具體職責,並將其作爲本科專業設置的五項工作要求之一,可見責任主體的明確與職責範圍的清晰。給盲目開設“熱門”專業降降溫,有關部門該採取切實有力的行動了!(靜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