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學不來,在華幾乎清零的Stellantis,狂賺1400億超大衆
01,Stellantis財大氣粗,直懟意大利政府、中國車企
“引入中國競爭對Stellantis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我們會戰鬥,當你戰鬥時可能會造成人員傷亡,但不要指望我們會毫無傷痕地取得勝利”。
日前,歐洲第二大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首席執行官唐唯實(Carlos Tavares)表示,如果允許中國競爭對手在意大利生產汽車,Stellantis將可能不得不關閉其部分意大利工廠。
聽聞此言,計劃在意大利建廠的奇瑞汽車趕緊逃離,跑去西班牙談判了。
直懟意大利當地政府,Stellantis確實有財大氣粗,因爲其擁有遙遙領先的賺錢能力。
由於賺錢有方,Stellantis首席執行官唐唯實2023財年獲得了3650萬歐元(合3880萬美元)的薪酬,同比增長了56%。
2023年以240億歐元的營業利潤和186億歐元(約1400億人民幣)的淨利潤,Stellantis超過大衆、奔馳、寶馬、通用、特斯拉,成爲歐美最賺錢的汽車集團。
可能大家對Stellantis還有點陌生,該集團是由菲亞特克萊斯勒和PSA集團於2021年合併後創建的,可以說意大利是其發家之地,集團旗下擁有阿爾法羅密歐、雪鐵龍、DS、菲亞特、吉普、藍旗亞、歐寶、沃克斯豪爾、克萊斯勒、標緻等衆多品牌。
02,依靠歐美市場,Stellantis盈利能力水漲船高
唐唯實自2014年起擔任PSA負責人以來,就制定了在疫情大流行之前實現每輛車利潤最大化、同時削減成本(比如裁員)的戰略,擔任Stellantis一把手之後,也把這套策略用在了Stellantis上,效果更加顯著。
股東們日前爽快地批准了向該最高管理層支付的薪酬,其中包括CEO唐唯實高達3650萬歐元(合3880萬美元)的薪酬,同比增長了56%。
唐唯實其實對去年的業績並不“完全滿意”,他表示,該集團成功的“價值高於產量”的戰略不能無限期地持續下去;他還稱,2024年將是又一個充滿挑戰的一年,勞動力成本上升是不利因素,原材料成本下降是有利因素。
2023年,Stellantis以640萬輛的銷量位居全球第四,卻是世界上最賺錢的汽車製造商之一,除了尚未公佈2023財報的豐田汽車集團,超過任何一家對手。
根據2022年的業績,豐田的淨利潤爲177億歐元,而Stellantis則爲168億歐元,寶馬以186億歐元的淨利潤排名第一。
事實上,不僅是Stellantis,整個歐美、日韓車企在2023年都賺得盆滿鉢滿。歐洲六大汽車製造商2023年淨利潤總計達到創紀錄的667億歐元,比2022年的662億歐元略有增長;豐田預計2023財年淨利潤將達到294億美元,是通用汽車的三倍。
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佔收入的百分比)也水漲船高。六家歐洲汽車製造商的數據2019年爲5.5%,在2020年下降到4.8%,2021年上升到10%,接下來的兩年都保持在兩位數,其中2023年爲10.3%。
Stellantis 是唯一一家按地區劃分業績的公司,在2023年度243億歐元的營業利潤中,北美地區貢獻了一半以上,1/4多的利潤來自東歐和土耳其,至於中國市場幾乎忽略不計。
相比之下,德國車企對中國市場依賴程度高得多。根據伯恩斯坦分析公司2020年報告,2019年德國汽車業50%以上的稅後收入來自中國。儘管最近幾年這一比重有所降低,但中國仍然是德國主要車企的第一大市場。
03,Stellantis中國業務少得可憐,但入股了零跑
Stellantis的財務報表都懶得單獨列出中國市場,因爲實在少得可憐,只能與印度和亞太區合在一起。
這三大市場加在一起,Stellantis2023年的銷量才15.4萬輛,不及其全球640萬輛的一個零頭。
中國市場實在有點可憐,在廣汽菲克退出後,Stellantis在華業務幾乎僅剩與東風合資的神龍汽車了。
神龍在中國市場也沒什麼存在感。2020年-2023年,神龍的銷量分別約爲5萬、10萬、12萬、7.2萬輛,而在鼎盛時期,神龍年銷量超過70萬輛。
沒有得力的新能源產品,神龍今後在華更加舉步維艱,根據公開資料,今年一季度其銷量約爲1萬輛,外方股東Stellantis也給不到什麼支持。
打不過中國的新能源車,Stellantis就選擇了加入。
去年10月,Stellantis斥資約15億歐元(約115億元),收購了中國造車新勢力零跑汽車的20%股權。此外,Stellantis和零跑汽車將以51:49的比例成立合資公司“零跑國際”。除大中華地區以外,該合資公司獨家擁有向全球其他市場開展出口和銷售業務,以及獨家擁有在當地製造零跑汽車產品的權利。
唐唯實表示,現在是Stellantis支持零跑汽車並擔任引領性角色的最佳時機,Stellantis也將通過零跑汽車的競爭力在中國和其他市場獲利。
04,中國汽車利潤率不足5%,最大汽車集團僅盈利141億
15億歐元對Stellantis是小菜一碟,對零跑而言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保證了其活下去的可能。
中國車市之卷已經聲名遠揚,在產能、車型、品牌嚴重過剩的情況,大家紛紛拿起價格戰的武器,結果就是利潤微薄,不少車企已經岌岌可危。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利潤是比銷量更重要的指標。只有獲取足夠的盈利,才能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開發出更好的產品,保證長遠的競爭力。
我們以領頭羊比亞迪爲例,去年全球賣出了302萬輛,接近Stellantis的一半,但利潤僅爲300億元,約爲後者的1/5。
比亞迪的“吸金”能力在國內已經數一數二;之前利潤率一度笑傲全球的長城汽車去年賣了123萬輛,相當於Stellantis的1/5;但70億元的淨利潤,僅相當於Stellantis的1/20。
國內最大汽車集團上汽去年銷量爲502萬輛,但只有區區141億元的利潤,相當於Stellantis的1/10。
再看看可憐的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去年交付了約16萬輛新車,虧損額達到211億元;小鵬汽車去年交付14萬輛,虧損104億元。對了,兩者只賣純電動車。
雪上加霜的是,2024年龍年一開始,比亞迪以“榮耀版”開局,將整個車市帶進了更慘烈的價格戰,價格基準線又往下移了2萬元,行業的盈利能力更加岌岌可危。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23年汽車製造業的總產值超過10萬億元,利潤爲5086.3億元,利潤率約5%,低於整個製造業水平;今年1-2月,汽車行業實現利潤總額568.9億元,行業利潤率進一步下降到4.3%。
就在2015年,汽車行業利潤率還有8.7%,現在相當於跌去了一半。
汽車製造業的利潤率基本只維持在5%的低水平。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乘聯會在3月銷量分析中稱:“由於競爭壓力過大,利潤主要來源於出口和高端豪華,其它大部分企業盈利下滑劇烈,部分企業生存壓力加大。當前燃油車業務仍有盈利,但卻是微利,且市場規模萎縮較快;新能源車維持中高速增長,但虧損較大,矛盾與壓力較大。”(文|DA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