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智能汽車未來圖景 技術持續進步是不可逆的趨勢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12月15日報道 “看智能·見未來”2024本站未來大會於12月14日-15日在西子湖畔杭州舉辦,作爲科技圈最知名的IP大會之一,2024本站未來大會廣邀30位海內外頂級頂級學者、產業專家和行業精英一道,在人工智能這個極具變革的轉折節點上,來共話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精彩變化。
在12月15日召開的智能汽車論壇上,由本站傳媒副總編輯張齊主持,浙江大學教授、浙江大學智能汽車研究中心主任潘之傑、Momenta全球解決方案架構師饒慶、車聯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泓澤受邀,對關於“智能汽車未來圖景”進行了一場重量級的圓桌對話。
關於智能汽車的未來途徑,潘之傑教授表示當未來汽車不再需要人爲駕駛時,智能駕駛將更依賴於人、車、路、雲的協同。未來智能駕駛的基本形式和邏輯將會發生結構性、根本性的變化。
饒慶博士表示,當車輛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後,車輛在將車主送到辦公室之後,白天則可以作爲網約車自行上路接單。楊泓澤認爲,汽車的智能化是非常龐大且複雜的系統,需要多方共同運營,整個進程是漸進的過程,而不是絕對的狀態。
在談到汽車未來的新形態話題時,潘教授表示智能駕駛已經爲用戶帶來了全新的用車體驗,方向盤和踏板的作用越來越小,隨之而來的傳感、感知、信號燈等所有的交通管理也都將進行改變。饒慶博士也表示,未來的人爲駕駛更像是一項額外付費的定製服務。
楊泓澤認爲,未來車輛在駕駛和座艙等設計上將會改爲圍繞乘客進行,同時隨着用戶和車輛關係的變化,私家車的需求可能也會不斷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第三方出行運營服務,並且座艙本身也可能會更加個性化,從而滿足各種場景應用的需求。
在談論中國電動車面對全球化競爭的話題時,潘教授表示如果沒有全球化的競爭,汽車產業鏈包括價值鏈都不可能有大的發展,並且中國市場依然是自動駕駛需求最大的市場。
饒慶博士也分享了一些與國際主機廠客戶接觸的感受,表示日本和德國客戶在體驗完中國研發的城市NOA技術之後大受震驚,表明中國智能駕駛水平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並表示期待特斯拉FSD能夠入華,與之進行當地的較量。
楊泓澤表示,中國汽車對世界的需求大於世界對中國汽車的需求,一定要合作共贏,用全球的技術和能力快速實現中國汽車的智能化。並表示,在中國人的行爲習慣裡,只要給我們足夠長的時間,我們一定做得出足夠好的產品,這一點是堅定不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