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低空經濟生態圈

在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永紅村天旭航空培訓基地,工作人員測試無人機。新華社記者 徐 昱攝

日前,中國移動、航天科技、航空工業、中國電科、中國機械總院等多家企業宣佈共建低空經濟生態圈,共同打造低空數智新引擎。同時,中國移動與北京、上海、重慶、杭州等15個領航城市宣佈共同探索低空經濟新領域、新場景,形成低空發展新經驗、新模式。

賽迪研究院《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達33.8%。預計到2026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

中國民用航空局總工程師殷時軍表示,守牢安全底線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基本前提,有效監管是激活低空經濟的基本保障。要牢固樹立安全意識,不斷建立健全無人駕駛航空安全管理規章標準體系,強化低空安全運行監管,建立融合運行場景下各類飛行活動的安全運行規則標準,建立健全應急保障機制。確保安全措施落實落地,以高水平安全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電科集團首席專家左濤認爲,發展低空經濟要先解決安全託底問題。低空經濟的安全問題尤爲複雜,當前仍存在監管技術跟不上、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飛行密度增加勢必造成安全風險激增,需要行業各界共同努力解決。“當前,各地發展低空經濟基本以場景驅動來制定產業規劃,區域特徵明顯、全局性統籌不足,支撐規模化運行的安全保障體系整體解決方案仍在探索中。”左濤說。

如何確保低空飛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性符合相關標準要求?中國機械總院中機認檢中機檢測副總經理趙誠建議,建立和完善低空飛行器涉及的飛行管理、材料、零部件、分系統、整機等方面標準體系;制定相關政策法規,鼓勵和支持確保低空飛行器性能和安全性的技術路線和理論創新,加大技術創新資源配置力度;建立完善的檢驗驗證和評估體系以及科學的監管機制。

“要通過技術創新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佈局低空經濟涉及的基礎學科,培養低空經濟產業相關的技術隊伍、領軍人才和戰略科學家;鼓勵圍繞低空經濟開展創新研發的科技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推進低空經濟涉及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產品及技術標準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低空經濟涉及的具體應用場景上先行先試。”趙誠說。

中國移動總經理何飈表示,中國移動將攜手各方打造一個低空綜合運營平臺,基於自主研發的“中移凌雲”平臺,提供安全監管與飛行保障;創建空巡綜治、低空物流、低空農技、空中覽景、醫療急救、應急救援、低空消防等10個典型場景。(經濟日報記者 黃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