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糧收購價每公斤增1.5元 提高農民收益、米價影響最小
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此調整在公糧業者收益提高之餘,對市場米價影響也最小。(黃敬文攝)
農業部今(23)日召開「糧食產業全面升級計劃」記者會,公佈公糧收購政策的調整措施,預計將「公糧輔導收購價格」提高每公斤1.5元,「計劃收購」以及「餘糧收購」的價格則維持不變,並調整公糧收購各級距的數量比例,將在2025年第1期作上路;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此調整在公糧業者收益提高之餘,對市場米價影響也最小。
爲保障農民收益、供應軍糈民食及調節市場供需,政府自1974年起即實施稻穀保價收購制度,符合條件的農民在申報時間內向公所或是農會提出申報,便可繳售公糧。
其中公糧價格分爲3個級距,分別爲「計劃收購」、「輔導收購」以及「餘糧收購」,過去的公糧收購措施爲「計劃收購」每公斤26元,第一期作、第二期作分別收購每公頃2000公斤、1500公斤的公糧;「輔導收購」每公斤23元,第一期作、第二期作分別收購每公頃1200公斤、800公斤的公糧;「餘糧收購」每公斤21.6元,第一期作、第二期作分別收購每公頃3000公斤、2400公斤的公糧。
假設某期稻米的市價爲24元,農民可選擇先以「計劃收購」的繳售公糧,剩下的數量則可以以市價求售或是再以「輔導收購」的價格繼續繳售公糧;而若是稻米發生供過於求導致價格暴跌,公糧措施也可以遏止糧食價格崩盤。
本次政策調整後,「計劃收購」以及「餘糧收購」的收購價格不變,但收購數量調整,其中「計劃收購」的第一期作、第二期作分別增爲收購每公頃3250公斤、2500公斤的公糧,而「餘糧收購」第一期作、第二期作則分別調整爲收購每公頃400公斤、300公斤的公糧。
中間級距的「輔導收購」的收購價則調漲1.5元爲每公斤24.5元,第一期作、第二期作分別改爲收購每公頃2550公斤、1900公斤的公糧,而第一期、第二期作的收購總量每公頃6200公斤、4700公斤則維持不變,預計用於收購公糧的預算每年將增加約57億元。
陳駿季表示,雖然農業部基本上是要照顧農民的收益,但也必須考量消費端是否會因此造成影響,若今天單純的把價格都提高的,超過民糧、集團栽培的稻農所得收益,那民糧就會減少導致契作價格提高,農民不僅收益不會增加,反而會導致所有品牌米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市場,
他強調,農業部的設計是最溫和的,在原來的收購量的前提之下,同樣的收購量不影響到民糧的收購數量,讓公糧的業者提高收益,且對消費端的米價的影響最小,未來也期待米價迴歸市場機制,有更好的米就用更高的價去買,藉此來支持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