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競爭 讓私校拚轉型升級

臺灣面臨少子化,私立大學學生數大減,但公立大學仍增加,引發爭議。(中央大學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臺灣近年面臨嚴重少子化問題,私立大學一間間退場,但公立大學學生數不減反增。事實上,許多私立大學辦學表現並不比公立大學差,教育部應建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退場不分公私立,也讓國內辦得好的私立大學可以邁向世界頂尖。

長期以來,國內私立大學的學雜費是公立大學的2倍,在這樣差距下,考生及家長的選擇總是「先公立、後私立」。這造成一個不正常現象,來自社經地位較好家庭的小孩讀公立,反倒是來自社經地位較差、學習資源不足的小孩去讀私立,導致階級難以翻轉。

公立大學受限於政府的財政、人事法規,發展起來總是綁手綁腳,而私立大學較具彈性及自主性,更容易發揮。因此,美國最頂尖的大學都是私立大學,但臺灣則因爲學雜費差距,私立大學只能當公立大學的小弟。

在少子化威脅下,目前退場的大學均是私立,沒有一所公立。教育部訂有《私校退場條例》,也就是在政府眼裡,只有私校需要退場,公校不需要。但並不是所有公立學校都辦得很好,他們也應該有退場機制。

儘管教育部於今年2月起補助私立大學學生每人每年3.5萬元學雜費,但是私校學生每年仍比公立學生多付1.5萬元,家長以及考生仍然難以突破「公立至上」的觀念,且教育部對私立學校的管理,更是幾乎讓他們窒息,一旦被列爲專案輔導學校,等於被接管,就連單獨招生也無法辦理,難以轉型,只能等着關門。

私校轉型議題討論多時,適度的汰弱留強實爲必要,但政府應營造公平的環境,讓公私立學校站在相同的立足點上競爭,國內私校纔有可能變成世界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