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超前部署減碳創新科技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
面對2050年的淨零排放挑戰,工研院院長劉文雄直言:「沒有人是局外人」,現有的技術能預測、但無法全面解決將來的問題,因此未來的創新科技現在就要超前部署,包括髮展終極潔淨的氫能源、發展CCUS碳捕捉、利用及封存的碳循環,與發展低碳材料,造就新生態。
劉文雄以IEA的2050淨零策略兩階段科技路徑爲例,指出到2030年的這十年間,從再生能源、電氣化,到需求端的行爲改變,與CCUS等面向,皆是能以現行技術積極布建的範疇,其中,臺灣可增加的還有製造業減碳、建築節能及農漁業資材循環等關鍵選項。
而接續到2050年的後20年間,應超前部署、與國際合作的創新技術中,劉文雄表示,臺灣現就應積極部署多元氫能發展,從氫氣發電、投入鋼鐵及石化業的低碳製程開發、到氫能分散式電力及載具系統等應用外,氫氣儲存/接收站、高密度儲氫瓶,及氫能之安全與品質計量等相關檢測認證等基礎設施與配套建置,還有除了透過燃氫、綠氫取得氫能外,更重要的是擴展進口氫氣的來源。
另現已投入的CCUS技術,國內包括臺泥、臺電的臺中火力發電廠皆已啓動捕碳、再利用的實際應用。在發展低碳材方面,除透過回收塑膠、應用生質材料來降低對石化產品的依賴,可回收熱固型樹脂材、微生物染料等國內既有技術也皆可擴大發展。
劉文雄強調,淨零永續要從需求端改變,推行使用而不擁有、發展共享經濟甚至遠距醫療,都是啓動智能技術的資通訊產業可以發展的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