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住宅面積有多大

【關山月/摘自北京日報出版社《古代人的衣食住行》一書】

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2020年中國家庭戶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爲41.76平方米。那古人的住宅面積有多大呢?

唐朝實行「均田制」,就是國家免費給民衆分配土地,宅基地也是如此。唐朝法律規定,良民三口之家可分得一畝地來建房,六口之家可佔兩畝,良民最多可分得兩畝地來建房,賤民則另當別論。唐朝的一畝約合今天的522平方米。也就是說,即使是最一般的唐朝民衆,法定人均住宅面積也達100多平方米。但要注意,這只是紙面上的規定,實際情況大多小於這個面積。另外,這個住宅面積是加上了院子面積的,房屋的建築面積沒有那麼大。而且這一畝宅基地也主要針對農村居民,城裡人多地少,空間緊張,因此唐朝有關分配土地給民衆建房的制度,其適用對象並不包括大城市的居民。

那城裡人的住宅面積有多大呢?根據敦煌文書《馬法律賣宅院契》的記載,在當時的「二線城市」敦煌,有個叫馬法律的平民,他家有5間房,分別是堂(客廳)、東間房、小東房、西間房和廚房。建築物的套內總面積在82平方米左右,加上院子,面積總共在171平方米左右。

透過對馬法律家的住宅面積和其他一些唐朝建築面積的研究,我們基本可以知道唐朝人住宅結構的特點。首先,客廳一定要大,大部分面積在20平方米以上,因爲來了客人一定要將其引到最好的房子裡去。其次,廚房也較大,大部分面積在15平方米至23平方米之間,畢竟那時候要生火做飯,竈臺之類的佔地面積都很大。最後,在唐朝有關住宅的文獻中很少能看見對廁所的記載,也許他們上廁所大多在外面,或者用馬桶。

達官貴人的房子相較而言就大得多了。比如白居易在東都洛陽時是太子賓客,其住宅有房屋,有水池,還有一片竹林,水上還建有小橋,佔地面積17畝,約合今天的8874平方米,相當於一個小公園了。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將郭子儀,後來被封爲汾陽王。史書記載,他在長安的住宅,其面積占親仁坊面積的1/4。坊是唐朝時的居民區,其規模類似於今天一個社區的下轄範圍。親仁坊算是唐朝長安城諸坊裡中等規模的一個坊,長度有1000多米,寬度在500米左右。1/4親仁坊的面積,差不多是兩個熙春園(清華園前身)的佔地面積。

到了宋朝,商品經濟繁榮,城市迎來了大發展。由於大量人口擁入,宋朝城市開始出現嚴重的住房緊張問題,地皮價格也高得離譜。如在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買得起地皮蓋房的,千萬之家不過一二。大部分市民是買不起地皮蓋房的,只能租房蝸居。《夷堅志》裡記載了一個叫沈承務的人,他家住在衢州城裡,房子沒有客廳,就是一間臨街的小屋,室內僅能「容膝」。除去誇張成分,沈承務家的總面積應該不超過5平方米。陸游在《居室記》中詳細記載了自己在紹興鑑湖居住的房子,前堂後室,呈「丁」字形。室的大小爲「南北二十有八尺,東西十有七尺」,經過換算,室的面積約合今天的43平方米。堂的面積無法考證,姑且也按室的面積來算,陸游的住宅面積應不超過100平方米。

明清時期,住房緊張的狀況得到了緩解。很多官紳鉅富在老家蓋的宅院,規模堪比王府大院。比如清代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其在杭州的住宅佔地面積達7230平方米,是典型的江南園林式豪宅。至於普通老百姓的住房面積,可以參看今天北京二環衚衕裡的民宅。一間房的面積普遍在十幾平方米,普通人家也就有一兩間房。如果誰家的房子面積能超過50平方米,那絕對稱得上「大戶型」了!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讀者雜誌》2024年7月號】

圖/讀者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