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泥土》再出邏輯混亂,校舍坍塌,村支部卻窗明几淨
11月19日,電視劇《故鄉的泥土》更新至第11集。該劇上線之後,口碑坍塌嚴重,成爲典型爛劇的代表。而我在上篇劇評文章當中也已經分析過,它之所以淪爲爛劇,比較根源上的問題是編劇缺乏邏輯思考能力,造成敘事不合理。在最新的劇情內容,則對我的這個論點再添了一些例證。
比如說,校舍坍塌的大情節。《故鄉的泥土》當中,通過鏡頭畫面的方式,拍攝了學生們上課的場景。這間校舍,已經沒有門窗,只剩下一片大窟窿,外面起着風雪,孩子們就在裡邊挨凍。稍後,這間校舍在風雪當中坍塌,孩子們和老師都被砸在了裡邊。老村支書在劇情內容當中,又是一副爲了全體村民着想的樣子,忙前忙後地救人。
這處大情節因爲缺乏邏輯思考能力造成情節不合理的地方有多點。第一點,在滹沱河沿岸,已經下雪的天氣當中,學生們不可能在那種近乎露天的環境當中上課,學生們是待不住的。《故鄉的泥土》當中拍攝了這個畫面,那間所謂的校舍,已經不具備擋風避雨的功能。這樣的房子,室內溫度和室外不會有區別。而北方風雪天氣,最低,也得是零度線以下。
《故鄉的泥土》創作者但凡有過相應的生活經驗,都寫不出這麼扯犢子的故事來。其實,這類戲份出現之後,原作作者、編劇老師們,應該自己去零度線的房間裡邊住幾個小時。只要他有過這個經歷,就會對自己這種不合理的創作嗤之以鼻、自我羞愧了。您知道爲什麼很多北方農民過冬都封閉窗戶了吧,就是要一丁點風都不漏,才能保暖。
第二點,《故鄉的泥土》當中總是歌詠,這位老支書是全心全意爲了村民服務,那麼,集體經濟的情況之下,爲什麼老支書家的房子、村支部的房子都窗明几淨,都是那個時代最好的房子,而那麼多學生要求學的校舍,卻不擋風不擋雨呢?這其實就是典型的敘事邏輯混亂了。
我感覺,出現校舍坍塌劇情和後續的沒老師劇情,應該是《故鄉的泥土》編劇想要給女主角帶光環。這類創作技法,雕蟲小技罷了,編劇大抵是學習三十多年前張藝謀他們玩剩下的那些東西,“我的父親母親”罷了。在創作上,這叫拾人牙慧。說難聽點,別人拉出來的,都能自己吃進去。
但是,這種給女主角帶光環的戲碼,卻沒有經過基本的邏輯思考,使勁往上邊招呼,造成了敘事混亂,無法自圓其說。真正優秀的村支書,肯定會讓本村的校舍比村支部敞亮。這是一個常識。老編我的故鄉,便是這樣的。曾經,我們村兒特別窮,窮到村支部真沒地方開會。但是,我們有窗明几淨的大教室。村支部開會,都得晚上開,學生們放學了以後,教室借給他們用一下。這纔是正常的村子。
像《故鄉的泥土》那樣,校舍都漏風漏雨坍塌的樣子了,竟然還沒有修補,沒有重建,這個被一直唱讚歌的老支書,真的爲人民服務了嗎?如果說村集體沒有錢,沒有辦法翻蓋校舍,那麼,爲什麼村支部的房子那麼多呢?甚至於後續,還出現了所謂的空房子呢?爲什麼村支部的房子即便是空着,在沒出現砸傷師生事件之前,都不給學生們用呢?這種村支書,都夠得上村民抽他大嘴巴子了吧,怎麼《故鄉的泥土》還興高采烈地歌詠這類村支書呢?
類似的因爲編劇沒有邏輯思考能力而造成劇情合理性嚴重缺失的問題,在《故鄉的泥土》當中遍地都是。比如說,最新的劇情內容當中,女主角想要開裁縫鋪,租用村集體的一間偏房。老村支書又反對,說自家不能佔公家一丁點便宜。然而,畫面一轉,原來旁邊的村子裡邊的小賣鋪,竟然是老村支書他媳婦在經營。不是不佔村集體的便宜嗎,怎麼這麼好的差事,是自己媳婦幹着呢?
甚至於,在最新的劇情內容當中,老村支書帶着自己兒子幹活,這個兒子,投機耍滑,就是不幹,留他爹一個人在地裡邊勞動,自己回家睡大覺去了。這一家子,就一個老頭子幹活。這種一個人幹活出工分的情況之下,老村支書家怎麼能夠過上比別人家更富裕的日子呢?說他沒有貪污腐敗,您信嗎?編劇在這裡,又欠大家一個說法。
邏輯這東西,是個好東西,只要編劇胡編亂造了,就必然被邏輯思考給分析論證出來。《故鄉的泥土》之所以爛的典型,正在於它在邏輯敘事能力上的嚴重欠缺。這樣的編劇,連劇本專業大一的新生們都不如吧。(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