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斷杖前後的英國金融

英鎊貨幣上,印着女王肖相。她駕崩之後,必須全面換鈔而改成新任國王查爾斯肖相,皇室制度順理成章地在英國傳承。但是英國之外,尚有14個國家尊英國君主爲其國家元首,這些曾被英國殖民的國家,已經有不少檢討聲音浮上臺面,質疑尊稱英王爲其君主之必要性,對皇室制度的傳統支持已經動搖。已往英國在各區殖民,獲致雄厚經貿的利益,爲英國皇家與企業帶來不少財富。隨着世紀輪轉,殖民的關係已逐漸淡去,一旦脫下皇室認同,英國在這些地區的影響力道與經貿連結,勢必面臨削減之勢。

2002年歐元上路,當時在歐洲取代了11國貨幣,包括德、法、義等國放棄原有貨幣,如馬克、法郎、里拉等皆認命退場,但英國選擇了印有女王肖相的英鎊。這項選擇,讓英國得以不必受到歐元區國家之牽扯,當希臘等歐洲五國在2010年攪亂歐洲金融,歐債危機風雲蔽日,德國焦頭爛額地斡旋協調,英國反得以隔海觀火,輕鬆笑談。

這種強烈保存國家特質,追求自身價值的精神,也在2016年脫歐公投時,露骨地表現出來,大膽離開多數歐洲國家緊密相系的聯盟。留在歐盟內的諸國,享有多項彼此貿易交流的方便與優惠,也須服膺區內共同的規範。英國原是歐盟內重要國家,但國內脫歐自立門戶的聲音總是不斷,終於衝破公投的門檻,把英國帶到背向歐盟的方向,準備重塑自身的風貌。2020年底正式揮別了歐盟,重新建立與歐盟區的政經關係,並須逐一進行與區外各國的經貿談判。這條艱難的旅程,沒有回頭之路。

脫歐之際,不少國際金融機構從倫敦易址,遷往其他歐洲大城,質疑其金融中心地位是否動搖。長期以來,倫敦一直在國際金融中心排序上名列亞軍,只次於長勝軍紐約。這亞軍地位能否維持,衆所關切。倫敦之金融中心的形成,除了長期經濟強盛所支持出來的實力外,其尊重市場反應,奠定法治基礎,彙集專業人力,乃是造就金融寶座的強勁氣場。每年評比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簡稱GFCI),在英國脫歐年餘之後,2022年依然把亞軍寶座保留給倫敦。畢竟這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偶得,乃是經年累月打造的城堡,不至於數年內便拱手讓人,可謂短期之內,倫敦穩住了其金融地位。至於長期而言,倫敦若欲穩住優勢,則須好好應對四面八方而來的競爭對手。

今年倫敦銀行同業拆款中心(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 Libor)的退場,早已定調。其爲倫敦銀行業之間在貨幣市場的無擔保借貸利率,是爲了統一衡量不同銀行的利率而制定,乃多年來全球共用的國際利率指標。然而,1991年起曾涉嫌數起不公平操縱之醜聞並曝光,它的地位瞬間大跌。2022年各地陸續停止不同天期的Libor報價,引入其他替代利率,包括英國的英鎊隔夜平均利率指數(SONIA)、美國的有擔保隔夜融資利率(SOFR)、歐洲的歐元短期利率(ESTR)、日本的東京隔夜平均利率(TONAR)及瑞士的瑞士隔夜平均利率(SARON)等。這情境,難免在倫敦金融大旗的光芒上塗抹了污點。

伊利莎白二世歷經14位首相,從未乾預政府之政策。在她無爲而治的70年間,英國許多方面已慢慢質變。女王駕崩前兩日接見新首相特拉斯,這位唐寧街新主人在女王國葬後不久,便於9月23日宣佈大幅減稅計劃,但市場擔憂財政體質受創並不滿富人減稅,造成英鎊狂跌,債市拋售,震盪幅度之大危及金融市場之穩定,政府遂在壓力下改弦易轍,政策反覆。現任新手首相是承接上一任因醜聞下臺的前首相強生,強生則是接任無法安然處理脫歐的前首相梅伊,梅伊是接任原本反對脫歐的前首相卡麥隆。動盪的政局,在女王斷杖前一再重演。

2022年,是英國劇變的一年,國王易冠,首相浮沈。美國總統拜登說:「伊利莎白二世女王定義了一個時代。」這曾是怎麼樣的時代,而新國王與新首相治理下又將走向什麼時代?且看擁有多年曆史的倫敦鐵橋,將是隱身在濛濛霧中,抑或在豔陽下昂首矗立,如何與世界互動,就看英國如何向世人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