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島記(隨筆)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郝 俊

珠海有“百島之市”的美譽。大大小小的海島像一顆顆珍珠散落在萬頃碧波之中,長達200多公里的大陸海岸線宛如伸展的臂彎,將這些星羅棋佈的島嶼攬入懷抱。

“島”,光看字形,讓人想到也許與鳥有關。島,也是鳥兒飛臨大海時的棲息之地。因爲工作原因,我時常往返於廣州、珠海兩地。每次到珠海,看到天高海闊的景象,我心中的那隻鳥兒就開始振翅。這一次的目的地,是桂山島。

走出桂山島客運碼頭,一派清新的海島風光映入眼簾:藍天明淨,白雲悠悠,林木蓊鬱,漁村風情的房屋依山而建,真可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坐上接駁車,沿山路而上,很快到達預訂好的位於半山腰的民宿。民宿庭院古樸雅緻,垂掛在外牆上的三角梅熱烈綻放,如瀑布奔涌而下。

上山時因爲乘車,沿途的風景來不及細看,於是我又順着山路走路下山。我發現,這裡的民宿顯然都做過精心設計,充分利用前低後高的地勢來建造,讓房屋外觀與自然山景相映成趣。

來到山下,在濱海大道漫步。路的一邊就是觸手可及的大海,載着遊客的觀光車在乾淨的街道上穿梭。臨街的茶餐廳、海鮮餐廳一家挨着一家。旅遊業的發展讓這裡人氣滿滿,卻又沒有鬧市的喧囂。

這條路上有一處人文景點——文天祥廣場。廣場的高處矗立着文天祥塑像。站在塑像前,縈繞耳際的不僅有拍岸的濤聲,還有那千古不朽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首《過零丁洋》,是公元1279年文天祥被元軍押解前往崖山,途經伶仃洋時所寫。伶仃洋即珠江口內伶仃島和外伶仃島之間的一片水域,桂山島就是這片水域中的一座小島。當年文天祥是否經過這座小島,已很難考證,但後世的人們一直沒有忘記他,對他的紀念代代相傳。

其實,桂山島以前不叫“桂山島”。1954年,爲紀念乘“桂山號”艦參加解放萬山羣島戰役犧牲的解放軍戰士,而得名桂山島。我來到桂山艦紀念公園。園內林木蔥蘢,莊嚴肅穆,桂山艦烈士紀念碑巍然矗立。時光荏苒,烽火雖已遠去,但先烈們的精神萬古長存。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如今的桂山島,已從一個偏僻落後的小漁村,變成一座花園式的現代化海島,先輩爲之奮鬥的理想正一步步變成美好的現實。

離開桂山艦紀念公園,已是下午5點多鐘。我想趕在天黑前在島上再多看看,便坐上觀光車。車上有本省遊客,也有外省遊客。大家聊得最多的,是島上秀麗的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司機楊師傅見我們對桂山島很感興趣,也打開了話匣子。他熱情地介紹着桂山島近年來的變化,時不時還會拋出問題考考我們。

“你們看到大海里面那些白色的‘大風車’了嗎?”

“之前在電視上看到過,好像是用來發電的。”

楊師傅一臉的自豪:“對嘍,那些‘大風車’就是風力發電機,很厲害啊!這個風力發電綠色環保,不僅可以滿足島上的用電,還可以通過海底電纜爲珠海陸地供電呢。咱們桂山島已經實現了低碳環保,現在的目標是打造‘零碳島’。”這時我纔想起來,在島上所見的旅遊觀光車都是新能源車輛。

行至七灣,楊師傅特意停車,讓我們賞景。山間的清風吹進心懷,令人暢快。極目遠望,海天一色,我們忙着拍照留影。楊師傅指着山下的海,又向我們介紹:“知道水裡的那些‘圈圈’是什麼嗎?那是深海養殖網箱。靠海吃海,這可是海島人的‘糧倉’,是漁民的‘錢袋子’啊……”我們點點頭。“當然,現在致富的路子變多了,生活越過越好了。除了養殖,很多人把家裡的閒置房屋利用起來,佈置成精品民宿,還有的人靠着好手藝開起了特色餐館。只要人不懶,就不愁掙不到錢……”楊師傅說得沒有錯。

“上車嘍!”楊師傅提醒我們,現在返回,正好觀賞落日。

到達山下的時候,大約傍晚6點鐘。一號堤的護欄前已站滿了遊客。此時,天邊的夕陽給眼前的一切換上了橘紅色的晚裝,落日的餘暉在平闊的海面映出一道橙紅的光焰,遠處的船舶在暮靄中勾勒出自己的輪廓,剪影似的映襯在紅暈輕染的天際……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26日 08 版)